漩涡中的碳化硅:特斯拉减用,是"王炸"还是"虚惊"?相关企业、投资人解读来了|聚集
时间:2023-03-05 00:00:00来自:科创板日报字号:T  T

“我们下一代平台将减少75%的碳化硅。”总市值超6000亿美元的特斯拉,日前在投资者活动日上的只字片语,一度带崩相关板块。当前,该话题带给市场的冲击仍在。

随后,A股不少相关上市公司已就上述情况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进行回应(详见《科创板日报》此前报道:碳化硅不香了?特斯拉一语“吓”多只个股跳水相关公司纷纷回应真相或是这样)。

特斯拉此举究竟是“王炸”还是“虚惊一场”,碳化硅产业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进一步采访多位国内半导体产业投资人、碳化硅相关企业、行业分析人士获悉,特斯拉的“惊语”尚未脱离碳化硅产业发展基本路径,以及特斯拉商业化策略、平台工程方案改进的基本逻辑。

碳化硅还“香”吗?剖析特斯拉减用计划的逻辑与路径《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特斯拉计划减用碳化硅后,市场中也出现了多种“声音”:有观点认为,特拉斯或将弃用碳化硅而选择氮化镓;也有人猜测,特斯拉要用回硅基IGBT。

针对上述情况,《科创板日报》记者试图向特斯拉方面了解更多信息与进展,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相关回应。

而在此前,特斯拉动力系统工程副总裁柯林·坎贝尔曾在投资者日活动上,提及散热问题的紧迫性,并指出改善及减少碳化硅使用的技术方向。他表示,特斯拉开发了定制化模块封装技术,相较于市面上的碳化硅功率模块产品,“这种封装的散热能力提升了两倍左右,这意味着模块封装中的碳化硅晶片要小很多”。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相较于传统硅材料方案,碳化硅材料性质更匹配高压平台,具备耐压能力强、效率高、体积小等优势,当前仍是新能源车电驱动方案的最优选择。”

从技术角度来看,对于特斯拉下一代驱动单元减少75%碳化硅的应用逻辑,有布局SiC业务的企业管理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可能是SiC芯片面积持续微缩(同样电流能力用更小的芯片)、封装技术持续演进(更强的散热能力)、SiC芯片良率进一步提升(减少SiC材料的浪费)、SiC/IGBT混合拓扑的应用(SiC轻载效率高,IGBT重载性价比突出)等多方面的工程化持续提升的累计结果。”

从产业方面来看,云岫资本合伙人兼CTO赵占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特斯拉目前宣布了在某些车型中对碳化硅的使用减少75%,“这可以看成传达的潜台词是向碳化硅产业表示,目前价格太贵,且有效产能太小。”

“特斯拉是最早拥抱碳化硅的车企,也是想在未来的电动汽车中广泛使用碳化硅。但是,目前碳化硅主流的企业扩产速度达不到特斯拉的需求。”赵占祥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以头部碳化硅衬底厂商Wolfspeed为例,此前在8寸衬底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良率仍然不达预期,所以不得不重新开始增加6寸衬底的产能,导致供货时间延误。

当前,碳化硅衬底供需颇为紧张,全球面临着“缺衬底”的待解难题。根据云岫资本的测算,未来三年市场面临当前产能三倍的碳化硅衬底缺口。

在赵占祥看来,特斯拉推进新方案的原因,还是在于当前碳化硅的产能不足和价格偏高的问题。“对于碳化硅的企业来说,现在依然是处于产能扩张和技术发展的上升期;中长期来看,拥抱SiC趋势并不会受到影响。”

“如果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碳化硅全产业链,提升良率的同时积极扩产,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供货量,不断降低碳化硅的使用成本,则有助于车企继续大规模使用碳化硅。”赵占祥如是说。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达了相似观点。其中,有半导体领域投资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碳化硅是一种新的半导体材料,从材料原理上来讲,具备更好的耐高压能力和频率切换能力,使得它从材料本质上来讲有更佳性能。但因为目前成本相对较高,大家使用得较少。当前碳化硅产业链里相关参与方均在加码投入,最终使得碳化硅芯片的成本得以迅速下降。”

碳化硅热度如何?二级市场虽被“吓坏”,一级市场投资火热尽管特斯拉下一代驱动单元将减少75%碳化硅消息传出后,一度带崩相关板块,天岳先进、东尼电子、晶盛机电、乾照光电等概念股应声“跳水”。但事实上,第三代半导体对新能源汽车、工业及通信等科技产业的战略意义重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均在努力推进相关发展工作。

如:欧洲的SPEED计划、MANGA计划,美国的SWITCHES计划、NEXT计划,日本的新一代功率电子项目等,均意在通过政府资助、企业加强投资等方式推动新一代化合物半导体落地。

而早在2016年,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就将碳化硅列入重点项目,随后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门又将碳化硅衬底技术列入重点突破领域。同时,中国亦在大力推动碳化硅行业发展,国资不断支持国内厂商立项融资。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碳化硅领域一级市场累计完成73起投资。其中,国资LP方面,来自深圳、苏州、上海和杭州的国资机构尤为活跃,并倾向于投资支持本地的碳化硅相关企业的融资发展。如:深创投投资天狼芯、苏州高新投布局博志金钻、杭州金投加码六方碳素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披露融资基金的企业中,所融资金额最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