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随着经济韧性持续加强,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外资机构奔赴中国。与此同时,中国投资机构积极出海,站上全球舞台,与全球顶尖机构同台竞技。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2023年中国市场格外引人注意。
海外机构投资中国的思路是什么?中国在他们的资产配置版图中扮演何种角色?中国机构全球布局,又会带给投资者哪些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重磅打造《对话》栏目系列——《巅峰对话·全球顶尖机构看中国》精彩来袭!
3月1日19:00,《巅峰对话·全球顶尖机构看中国》第七期重磅上线!
中国基金报邀请到联博集团股票投资主管ChrisHogbin参与对话。全球经济复苏,各行业重现活力,阔别已久的亚洲市场迸发何种生机?2023年初,美国科技指数迎来大涨,背后推动因素有哪些?中国市场强势反弹,是获利了结还是坚定持有?新热点层出不穷,ChatGPT热议之下人工智能浪潮再次席卷全球,该如何把握投资中的长期趋势?本期嘉宾将为您逐一解答。
访谈金句
ChrisHogbin:
货币政策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在今年年中之前难以看到政策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影响。我们需要明白政策对实体经济存在滞后效应,尤其重要的是当需要从股票角度观察企业盈利。
真正做好基本面分析并充分了解定价权,对于今年建立成功的投资组合至关重要。
2023年我们认为对价值风格、低波动性股票的配置至关重要,同时分散投资也很重要。今年将表现出相当广泛的多元化,但要聚焦于投资组合的核心质量。
中期来看,我认为与一些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其优越的GDP增长有关,更长期的增长机会也具有吸引力。所以我认为需要把中国放在目前亚洲最具吸引力市场名单的首位。
文字实录
主持人:对话全球顶尖机构,换一种思路看中国。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基金报独家打造的高端访谈节目《巅峰对话》。
随着中国经济“重启”,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奔赴中国,2023年1月北向资金净流入创下了历史新高。在当下这个时点,海外投资机构投资中国的思路是什么,中国在他们的资产配置版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期我们有一位特别来宾,他会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他就是来自美国资产管理机构联博集团的全球股票投资主管ChrisHogbin。Chris将从联博新加坡的办公室和我们连线,在亚洲开放之后,他第一时间从纽约来到亚洲获取第一手的投资研究经验。
首先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联博集团。联博集团1967年成立于美国,1988年于纽交所上市。截至去年年底,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约折合4.4万亿元人民币。50多年以来,联博集团的投资足迹遍及全球26个国家与地区。它以主动管理、创新多样化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见长。联博集团与中国的渊源也非常的悠久,1994年投资第一笔H股,2009年开始管理A股的投资策略,2017年成立了上海办事处。
Chris拥有21年的投资研究经验,其中14年服务于联博集团,他负责联博全部股票投资组合相关的监督管理和研究活动,同时也是公司运营委员会的成员。Chris职业生涯的早期也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分析师,他和团队覆盖的食品、零售研究曾多次在《机构投资者》杂志排名第一。
我们很高兴能够邀请你参与到节目对话。首先,想让你和我们分享一下亚洲之旅,尤其是在全球同行业中你可能是最了解零售行业的全球股票投资主管。你在亚洲的零售行业调研中有何发现,是否发现全球开始复苏的迹象呢?
ChrisHogbin:首先感谢你们的邀请。能够在三年后重回亚洲真是太好了。从个人层面来看,我很高兴看到复苏的局面,也很高兴再次看到这么多朋友。我在这次的亚洲之行中很明显能够看到各行各业正在重新展现活力,尤其是在许多消费领域。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餐馆里人满为患,也开始看到旅游出行的复苏,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积极信号。
主持人:我们看到科技指数在今年一月大幅反弹,你认为是熊市反弹,还是市场再一次超前了?
ChrisHogbin:显然目前谈论这个话题还为时尚早,但随着我们从2022年过渡到2023年,最恰当的表述也从“还有什么能变得更差”转变为“如何变得更好”。当我们开始新的一年时,明显存在着一种通胀可能见顶的乐观情绪,比起最初的阶段,目前这轮加息逐渐接近尾声。美联储可能还会再加息几次,但我们正在接近紧缩周期的尾声,一些潜在的乐观情绪认为央行可以在经济不显著放缓的情况下有效遏制通胀。我认为要记住的重要一点是,货币政策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在今年年中之前难以看到政策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影响。我们需要明白政策对实体经济存在滞后效应,尤其重要的是当需要从股票角度观察企业盈利。
主持人:在经历了非常艰难的2022年,你认为反弹是否是一种情绪上的释放?因为我们经历了挑战,现在真的需要一些乐观情绪和希望。
ChrisHogbin:我相信2022年对于世界各地的主动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无论哪里的投资者都无法独善其身。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只有能源行业表现突出。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很少有国家能从衰退中逃脱,日本和英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