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中国25年,阿迪达斯作为一个德国品牌一直在不断探寻本土共创发展之路。近日,阿迪达斯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在未来三年围绕致敬百年巨匠体育精神、播撒青春力量、描绘魅力中国三个方面展开合作。阿迪达斯将在传播中国文化及助力体育事业方面开展各项公益文化活动,以阿迪达斯的视角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事实上,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德国品牌,阿迪达斯一直在不断努力。无论是以尖端科技打造前沿产品、为顶级赛事和专业运动员提供全方位支持,还是助力推广全民健身,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以及赋能本土新锐设计师,挖掘中国原创文化元素,这些都是阿迪达斯与消费者深度对话的方式,是深耕中国市场信心的体现。
如今,阿迪达斯品牌又开始探索在艺术表达中塑造中国形象、呈现中国价值的实践。阿迪达斯如何在未来更好地与年轻一代消费者互动?如何让经典中国文化元素以创新方式展现中华文化魅力?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萧家乐。
挖掘中国市场的独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更注重表现个性,要功能性和个性兼顾,锻炼要展现美,希望通过运动装扮、装备来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态度。
《中国经营报》:2022年是阿迪达斯进入中国的25周年,阿迪达斯经历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阶段?在各个关键时刻阿迪达斯做了什么?
萧家乐:25年来,阿迪达斯在竞技体育领域有一条自己的道路,从而支持到中国体育事业与中国专业运动员。回忆起来阿迪达斯与中国体育产业的携手缘起于1997年,那年阿迪达斯宣布进入中国。中国女足穿着阿迪达斯的战袍一路过关斩将,赢得了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银牌。这是中国球迷的甜蜜时刻,也是中国体育与阿迪达斯品牌密切合作的起点,支持中国体育逐步走向世界。
在夺冠之路上,阿迪达斯牵手中国女排17载: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之后,以周苏红、赵蕊蕊为代表的中国女排“黄金一代”,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阿迪达斯作为官方服装合作伙伴,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提供装备,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国残奥体育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还开发出一系列奥运特许产品。
《中国经营报》:在这个时代,中国市场相对全球其他市场有没有自己的独特性?
萧家乐:在中国市场,我们发现有很多与国外不同的地方。比如中国消费者对运动产品要求多元化,运动领域越来越细分。例如专业跑步、篮球、网球,对体育运动产品的需求也呈现细分化和专业化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更注重表现个性,要功能性和个性兼顾,锻炼要展现美,希望通过运动装扮、装备来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态度。另外,新兴运动也在中国蓬勃发展,比如飞盘、腰旗橄榄球、攀岩、街舞等都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这也催生了新兴体育用品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
在马拉松比赛方面,我们会有领先的时候,但可能也会有一些时候比较累,需要放缓速度、调整、储备力量,准备再一次的冲刺。
《中国经营报》:阿迪达斯如何面对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遇到的困难?
萧家乐:中国市场是我们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市场之一。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大中华区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相信,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是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百米短跑。在马拉松比赛方面,我们会有领先的时候,但可能也会有一些时候比较累,需要放缓速度、调整、储备力量,准备再一次的冲刺。马拉松比赛最重要的是不断超越自己,希望可以不断提升自我,做得越来越好。
作为一家运动公司,阿迪达斯深知,就像世界上伟大的足球俱乐部、运动员一样,在发展的过往之中,有辉煌的时刻,也有低谷时期,有状态不好、被竞争者打败的经历。但是,处在低迷的时期能做到的就是,每天坚持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最终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或者团队。
《中国经营报》:下一步阿迪达斯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会做出哪些调整?
萧家乐:的确,我们也在积极地做出调整,布局中国市场,应对市场变化。首先就是面对中国国潮文化的兴起,我们的产品没有很好地吸纳这些新鲜元素,更好地融入中国消费市场。阿迪达斯一直以来的品牌态度就是“没有不可能”,这些困难和挑战都将是我们不断完善和前进的动力。
我们会持续加强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了解,就像前不久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合作正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和举措,希望未来能够从中华文化精粹中汲取灵感力量,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此次我们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合作,携手更多中国艺术家、设计师,都是希望在国家的指引之下,能够在中国市场推动文化自信的提升,为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国经营报》:你怎么看待中国制造,阿迪达斯中国制造能够占多大的比例?
萧家乐:未来,在中国制造方面,我们肯定需要加大投入,这也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数据能够更明了、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