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年终盘点|复盘2022:困在通胀里的美国
时间:2023-01-09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一整年,美国经济都受困于急剧恶化的通货膨胀,以及随之而来的迅猛加息,却很难找出真正的“罪魁祸首”。

美联储2022年加息425个基点

2021年3月,当美国CPI同比涨幅突破2%的时候,美联储泰然处之;2021年5月,CPI涨幅突破5%的时候,美联储稳如泰山;2021年10月,CPI突破6%的时候,美联储依旧静观其变;而当美联储在2022年3月开始加息的时候,CPI涨幅已经突破了8%。到了6月,CPI同比涨幅更是高达9.1%,创1981年11月份以来的40年新高。

直到这时,美联储才慌了手脚。从3月到12月,美联储年内七次加息,全年加息425个基点,加息的速度史无前例,基准利率达到15年来最高。

回望2022年,自然很容易判断美国本轮通胀的起因。在供给侧,由于疫情导致航运停滞和工人短缺,物流价格和工资被迫提升。而在需求侧,在疫情高峰期,美联储配合美国政府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释放大量流动性,助长了居民的消费需求。美国通胀是可以预见的。

但美国经济仍然深受疫情危机影响,美联储自然也不敢轻易加息。此外,甚少人关注到,鲍威尔的第二任联储主席资格迟迟未能在国会正式通过,也让他不能放手治理通胀。事实上,早在2021年12月2日,鲍威尔就被总统拜登提名连任美联储主席。按照正常流程,鲍威尔应该在次年1月便能获得国会通过。但直到2022年5月12日,美国参议院才正式确认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

俄乌军事冲突带来的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则让这场通胀来得更猛烈一些,直到开始失控。

两部重要法案通过

过去一年,两部对美国未来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立法《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法案》,正式成为法律。

根据《通胀削减法案》,联邦政府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在医疗保健领域投入约640亿美元,以降低处方药价格、强化医疗保障。法案包括对部分大企业征收15%最低税等内容,致力于在未来十年内创造近7400亿美元财政收入。而《芯片法案》全文1054页,出台了多个针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办法。其中最受关注的是,2022—2026年间,联邦政府将提供527亿美元行业补贴,当中390亿美元用于资助企业建设、扩大或更新在美国的晶圆厂,110亿美元用于资助半导体的研究和开发,此外有关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享受25%的税收抵免。法案整体金额达2800亿美元,分5年执行。

随之而来的,却是美国盟友们对于这两个法案的不断指责。去年11月,欧盟率先向美方发出书面警告,指责《通胀削减法案》破坏了欧美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日本和韩国也先后向美国财政部提交了有关意见书;加拿大更是直接表示将为绿色投资引入税收抵免政策,以避免本国企业被吸引到美国。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凯米·巴德诺赫则在12月致信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批评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将“损害全球多个经济体,并影响电池、电动汽车和更广泛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供应链”。

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在12月专赴华盛顿向美方讨说法,但几乎一无所获。

2022年美股牛市终结

过去一年,就业数据成为美国宏观经济数据里最亮眼的一环。2022年,全美合计增加450万个就业岗位,创有史以来的第二高,仅次于2021年同期的620万。平均每月新增就业人口37.5万,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月均值为16.4万。数据还显示,12月美国失业率回落0.2个百分点至3.5%。员工平均时薪同比涨幅为4.6%。

良好的就业数据和逐渐上涨的工资,也让美联储有底气加息。即使研究机构都预测2023年美国经济将进入衰退,但美联储仍然坚持加息还没到终点。

2022年的美股,则让投资者们感受到了牛市终结的味道。受美联储持续加息引起经济衰退担忧、俄乌冲突、供应链紧张、通胀飙升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2022年美国三大股票指数表现均为2008年以来的最差。其中,道琼斯工业平均价格指数全年累计下跌8.78%,标普500指数全年累计下跌19.44%,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全年更是累计下跌33.1%。

过去一年,股价表现最差的大型企业是特斯拉,全年股价下跌65%。特斯拉的总市值也从最高峰时的12700亿美元,跌到了4000亿美元。根据彭博的统计,过去一年,马斯克的财富金额,减少了1320亿美元。他也不得不在年末让出了全球首富的位置。

很难用单一原因去解释特斯拉股价的跌跌不休。特斯拉的销量依然高歌猛进。2022年,特斯拉全球总交付量131万辆,相比2021年增长40%。特斯拉在德国的工厂正式量产,2023年在欧洲销售的特斯拉可能再也不需要从上海大规模进口。同样在这一年,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被调到美国,负责美国工厂以及北美及欧洲地区的销售业务。虽然没有官宣,但这个职位已经相当于特斯拉全球管理层的职位。也许,马斯克更需要一个能把高效上海工厂的经验复制到全球的管理者。

但对于一家把自己定义为科技企业的汽车厂商,销量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马斯克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个人决定收购推特,马斯克不仅付出了440亿美元,而且这笔钱是他持续不断减持特斯拉股票而来。此外,他还身体力行担任推特的CEO。尽管他数次在推特上强调,特斯拉仍然是他工作的重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