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涨越亏,怪兽充电玩不起"共享游戏"
时间:2022-12-29 00:00:00来自:其他媒体字号:T  T

12月20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怪兽充电第三季度营收8.15亿元,净亏损9580万元。如果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算起,这已经是怪兽充电连续亏损的第五个季度。

在互联网企业中,财务亏损再“正常”不过。只是,自共享充电问世以来,其租赁价格一路高涨,按理来说,赛道内的企业应该是“水涨船高”,但显然包括怪兽充电在内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表现都是反常的。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尽管共享充电宝看起来属于高利润项目,但低频的使用属性,使得怪兽充电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进行地推,并且把大头的利润,分给那些将共享充电宝作为补充服务的商家们。

此外,行业高度竞争之下,种种服务乱象的接连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如同共享经济火热时期的单车,如今留给怪兽充电,甚至共享充电宝整个行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转变经营模式,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势在必行。

涨价带来的恶性循环共享充电宝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赛道选手们采用的是典型“先烧钱、后涨价”的打法。

和共享单车一样,从其出现,便受到不少质疑。最有意思的便是来自王思聪的“调侃”。王思聪表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可惜的是,这个“成”的概念并不好解释。

2021年,怪兽充电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市值超20亿美元,也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上市,对于这个赛道来说,无疑是一针兴奋剂,也是“打脸”质疑人士们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但市场总是变化莫测,路没有走到最后,谁都很难讲清楚共享充电宝到底“能不能成”。

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单一,主要营收来源是充电收费和广告收入,一旦广告收入没有达到预期,通过收费标准上调来弥补营收缺口,就成了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共同选择。

据沙利文报告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到2020年,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的租赁价格从0.5元上涨到了4元。并且,价格仍然在持续上涨。如果消费者有特殊情况需要用较长时间,租金价格甚至可以买一台容量更大的移动电源。

理论上,用户的使用频率不变,租金价格的提高,能够给企业贡献更高的营收额。但恰恰相反,随着共享充电宝租赁价格的不断上涨,怪兽充电们反而却越来越穷了。

根据怪兽充电此前财报显示,其在2021年第三季度亏损7940万元,第四季度亏损6850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亏损9640万元,第二季度亏损1.845亿元。也就是说,仅仅2022年一年的时间,怪兽充电的亏损总额便高达4.29亿元。

一方面,怪兽充电高估了消费者对于手机没电的“紧急性”,尤其对价格高涨之后对消费者使用频率的影响。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手机电池容量越来越大,消费者没电“应急”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共享充电宝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因为当前手机电池蓄能标准偏低,而随着技术进步,未来手机或许连续几天都可以不充电,这也意味着共享充电宝市场将会迎来较大“萎缩”。

当然,为了避免过于单一的业务依赖,怪兽充电也曾积极寻求过第二增长点,比如去年四月推出了浓香型白酒品牌“开欢”,只是结果有些“惨不忍睹”。

从直营走向代理单从财报数据上来看,怪兽充电目前亏损最直接的原因,是营销成本过高。

近三年,怪兽充电的营销费用已经从2019年的67.4%,上涨到了2021年的82.3%。到今年第三季度,怪兽充电营收8.15亿元,销售和营销费用就花去了7.52亿元,占比达到了92%。

营销成本的暴涨,事实上是经营模式的改变。过去几年,怪兽充电一直以直营为主,但从去年开始,逐步转为直营和代理相结合的模式。

简单来说,怪兽充电的地推团队,之前会直接与负责区域内的商家联系,在景区、商圈等重点场景铺设设备。但前提是需要向POI的商家支付激励费用,包括入场费和佣金费用。

对怪兽充电来说,直营模式下,怪兽充电的激励费率大概在50%~70%左右,企业本身还可以拿到30%—50%的租赁费,但直营模式比较重,对企业的现金流是个考验。

而在转向代理模式之后,则是代理商向怪兽充电购买机器,并负责在本地与商家联系,铺设机柜,怪兽充电只需提供售后、运维、客服、系统维护与升级等服务。同时,合作代理不收取代理费用,但会小比例抽取充电宝租赁费。

至于商家,代理模式下,共享充电宝价格、计费方式,商户都可自己设置,这也给了充电宝价格飞涨的基础。

怪兽充电向代理商销售共享充电设备,从中赚取的是设备销售的费用,这种模式对于怪兽充电来说能够更加的“轻资产化”。这一点,从怪兽充电的用户增长和点位增长上可以得到较好的体现。

其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怪兽充电在全国共有95.6万个POI(点位),单季新增用户1470万,累计注册用户数达3.252亿,在线共享充电宝数为640万。其中代理点位占比创新高,至47.4%。

当然,对于其他同赛道企业来说也是一样。代理模式在今年以来,已成为很多共享充电宝企业采用的主要模式。

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包括怪兽充电在内的大量共享充电宝公司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