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全球资管高峰论坛·欧洲峰会举行,"中欧合作"大有可为
时间:2022-11-3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2年,资管元年开启,行业数字化、专业化、绿色化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提速,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2022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中,上海综合评分位列全球第六,较去年上升两位,国际金融巨头集聚上海。

在资产管理领域,“中欧合作”大有可为。欧洲是老牌的资管中心,并在绿色金融方面扮演引领性角色;上海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门户,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推进,继成立中欧国际交易所后,“沪伦通”已扩大至德国和瑞士,中欧绿色金融合作已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亮点。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目标的提出更为中欧金融合作再次提供了新的引擎。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发起举办“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投资机遇–欧洲峰会”活动,积极搭建中欧金融合作桥梁。论坛邀请欧洲金融界政要、监管机构、全球知名资管机构、本土龙头资管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共同呈现一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商中欧金融合作的国际化论坛。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管小军在致辞时称,上海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不断扩大金融开放,推动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与全球投资者谋求合作共赢。

中国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黄德在致辞时表示,尽管中国经济面临短期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和人民币资产将为全球投资机构价值投资提供重要机遇。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金融业制度型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为全球资管机构提供了新的重要投资机遇。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Jean-PierreRaffrain)发表了主旨演讲。“我们的世界正经历着许多紧张局势,缓解紧张局势的最佳途径是发展合作。为此,我们必须发展具有共同志向的联合企业,但我们也必须为项目和企业创造投资。”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法国欧瑞泽基金集团(Eurazeo),以及受到中国丝路基金协助的法国投资机构TRAIL,它们的目标都是推动中欧企业的互惠发展。

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份额在过去10年增长了近5倍,人民币在央行的国际外汇储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匈牙利中央银行副行长PataiMihaly在主旨演讲时表示,匈牙利央行认识到人民币的重要性和日益增强的国际作用,于2015年宣布了央行人民币计划。该计划的设计有四个支柱:将部分央行外汇储备投资于人民币,建立央行人民币流动性工具(双边互换额度协议)以应对市场动荡;建设人民币结算基础设施;金融稳定以及与人民币使用和中资银行跨境活动相关的监管问题。此外,为了反映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匈牙利央行货币委员会于2015年决定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除了债市,中欧股市的互动也不断提速。近几年来,中国的交易所与欧洲各大主要交易所深化合作。今年2月,中国扩大了“沪伦通”计划,纳入瑞士和德国。

在“对话交易所——上海为中欧互联互通提速”的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瑞士证券交易所、德国证券交易所的代表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德国证券交易所柏林办公室首席代表NielsTomm表示,“我们今天非常自豪地宣布,目前我们已经在技术上做好了启动‘中德通’的准备,期待迎来A股上市公司在德国发行GDR。”

瑞士证券交易所在这一方面则已经提前开跑。其业务发展总监MacroEstermann此次称,“还有多家中国公司正在筹备在瑞交所发行GDR。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看到更多的GDR上市。”

“沪伦通”则早在2018年就已经启动。伦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JonEdwards表示,这一重要且创新的跨境融资渠道目前已让五家发行人筹集了65亿美元。欧洲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非常高。

上交所全球业务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浩表示,在2015年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上,两国确定以DR方式实现两国证券市场的互联。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将“沪伦通”机制拓展到了瑞士、德国。改革后,项目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境内上市公司对于在欧洲市场发行GDR融资热情高涨。截至目前,共有5家上交所上市公司在英国发行GDR,3家上交所上市公司在瑞士发行GDR,累计融资金额超过71亿美元。深交所有5家上市公司在瑞交所上市,融资金额约19亿美元。发行GDR的公司行业分布十分广泛,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医疗保健、电力、金融、保险等。

未来,国际资管机构如何看待中国资管市场的机遇?汇华理财是新一轮金融开放下首家成立的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在题为“世界新形势下的中欧资管市场合作”圆桌讨论环节,汇华理财董事长刘慧军表示,中国未来的市场机会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市场大”。长期来看,不断深化的对外开放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的目光;第二是“机遇多”。从规模上看,中国已形成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对国际投行、资管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此外,中国A股市场的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第三是“前景好”。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4800多家上市公司中超八成盈利,共实现营业收入52万亿元,同比增长8.51%。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超过2200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