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小米集团发布三季报,第三季度实现收入704.74亿元,同比减少9.7%,该季度研发支出高达41亿元,其中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费用约8.3亿元。
小米集团表示,2022年第三季度,尽管持续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司仍坚定推进集团各项既定战略,提升经营效率,各业务持续保持韧性。
其中一项被“坚定推进”的战略就是造车。在11月23日晚间的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表示,小米到2024年上半年实现智能电动车量产的目标进展顺利,目前小米的电车研发团队人数已超1800人,前三季度公司在造车方面的总投入是18.6亿元。
此前雷军曾说过:“我们(造车)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作为从手机跨界造车的代表性企业,小米造车的竞争优势在哪里?能否从竞争激烈的造车领域脱颖而出呢?
“小米造车是被逼出来的”
在央视《云顶对话》节目中,雷军曾说小米造车是被逼出来的决定:“想成为伟大的公司,一定得跟着风走。此时此刻,风口在智能电动汽车,因为这成为了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融合,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
在去年3月,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正式进军电动汽车行业,预计十年时间投入100亿美元,雷军表示:“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据天眼查,小米造车业务相关的两家实体公司小米汽车和小米汽车科技分别于2021年9月1日和11月18日成立,注册资金分别为100亿元和10亿元。
2021年11月27日,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北京经开区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研发总部,并将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二期产能各15万辆。2022年8月,小米宣布已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组建了超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目标是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如何理解“小米造车是被逼出来”的决定?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雷军在电子信息产业、新消费领域当中的敏感度在国内和国际上来说都是非常有分量的,他拥有打造品牌的成功经验,做出这个判断绝不是一时兴起,更多是基于行业发展态势做出的判断。
“第一,‘双碳’是未来发展路径,在交通领域智能网联汽车肯定是发展方向。第二,国际国内已经有成功案例,包括特斯拉和蔚小理等,很多传统车企也在进行智能化转型,足以体现蛋糕有多大。”王鹏说。
而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雷军这个说法很客观,手机行业的“风”已经停了,企业发展引擎熄火,电动车则是一个巨大的新风口,可以为企业装上更强力的引擎。
据Canalys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遭遇连续三季度出货量下跌,同比下降9%,成为自2014年以来表现最糟糕的第三季度。根据小米财报,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为4020万台,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为13.6%。
尽管小米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出货量环比提升,但在全球手机消费不景气的背景下,公司业绩也受到了一定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收入2139.97亿元,同比下滑11.8%,经调整净利润70.57亿元,同比下滑59.8%。
民生证券研报认为,各大手机厂于三季度致力清库存,减少拉货,使得供应链业绩表现承压,进入四季度,手机厂重启拉货,当前产业链已经进入库存周期拐点,弱复苏在即,行业边际向好趋势将逐步确立,但长期需求改善仍有待观察。
长期来看,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逐渐发展到“天花板”,手机行业很难再出现曾经的盛况。雷军带队造车,也是为了给小米找到一个新的业务“增长极”。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雷军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他的判断肯定是对的。只要是开过智能电动汽车的人,你再让他长时间开燃油车,就有点开不下去了,因为无论是从驾驶感受、乘坐舒适性等方面,电动汽车都是优于燃油车的,只是在续航和充电便利性方面尚有不足,但这些问题迟早会解决。”
“手机厂商转型造车也是大的趋势,因为我们都知道手机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智能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也是软硬件的结合,尤其是实现了无人驾驶之后,汽车就变成了一个大的(互联网)‘入口’,可能使用时间比手机都要长。”林示说。
在林示看来,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完全成熟之后,可以在里面开电话会议,许多交互和娱乐功能都可以在车里实现,因为驾驶者完全解放了双手双脚,正因为看到这一点,很多手机厂商都在想办法进入造车行业,这是大的趋势。
“成功的唯一路径是冲进世界前五”
对于小米来说,造车业务要发展到哪一步才算成功?雷军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他曾表示,电动车是一种以智能化、软件化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汽车行业的本质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顶级企业。
雷军说:“当电动车行业进入成熟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