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蹭明星这件事上,新氧可以说是“惯犯”了。
11月13日,法院公告了一则新氧的致歉声明,内容显示新氧未经杨幂许可,使用其肖像用于“新氧”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不实信息和贬损杨幂的内容。新氧澄清,杨幂没有向其授权使用,两者亦不存在任何合作关系。
起诉新氧医美的明星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光是2022年至今,就有包括杨幂、秦岚在内的46位明星起诉过新氧。
为什么新氧频频“蹭”明星热度?11月18日新氧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财报显示,新氧第三季度总营收为3.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25.2%,由于营销费用的缩减,本季度公司整体实现盈利,净利润达230万元,上一季度亏损达3200万元。
2019年,新氧顶着“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美股。但没想到上市即巅峰,三年来新氧股价一路走低,从最高价13.82美元跌至如今的0.61美元,市值从巅峰时期的22.8亿美元跌至不足1亿美元,截至发稿,市值为6456万美元,缩水97%。
由于新氧股价长期处于1美元之下,今年7月,其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警示函。
这背后,既有中概股大范围股价回调、政策层面对医美行业加强监管的影响,还有用户的审美认知变化和流量渠道迁移的影响。曾经抓住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新氧,最终结局将如何?退市警示函要求下,至2023年1月11日,新氧需要重新符合纳斯达克的上市规则,留给新氧提振股价的时间不多了。
越“蹭”明星,业绩越差?频繁蹭明星,并没有为新氧换来流量和利润的增长。新氧最新发布的2022年Q3财报显示,公司各项关键数据不及去年同期。
营收方面,数据显示,其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持续跌破4亿大关,跌回2019年的水平。今年Q3收入为3.23亿元,同比下滑25.2%,环比增长4.6%。
利润方面,2021年Q2,因为收购上游光电设备厂商武汉奇致激光,后者并表使得新氧的业绩扭亏为盈,仅保持了两个季度后,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前两个季度持续亏损,到今年Q3,公司实现净利润230万元,但较去年同期下滑66.2%。
新氧的月活跃用户数据也不容乐观。据财报显示,2022年Q1其月活为440万,同比近乎腰斩,Q2缩水至350万,较上年同期的1000万月活,流失率高达65%。到了今年Q3,平均月活用户达390万,环比略有涨幅,但同比只有上年同期的一半。
新氧的收入来源于信息服务费(医疗机构入驻费和投放广告费)和预定服务费(消费者在新氧上完成交易后,新氧抽取约10%的佣金)。其收入结构一直以信息服务为主,2018年至2021年,这部分收入占比从67.3%上升至77.1%。
而新氧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正在急速下滑,直接影响了新氧广告板块的营收。也就是说,蹭明星流量的方式,并没有产生预期中的效果。
据财报显示,2022年广告收入的各季度表现均不及2021年,到今年Q3,信息服务收入为2.36亿元,同比下滑26.7%。
在入驻医美机构数量方面,新氧财报显示,由上一年同期的4841家,增长到今年Q3的6199家,同比增长28.1%,这或许与新氧选择“下沉策略”有关。
自2016年,新氧便开始启动“城市下沉”策略,逐步进驻三四线城市。CIC灼识咨询经理刘子涵称,这一举措抓住了医美行业往下沉市场拓展的大趋势,但向下沉市场拓张同样面临阻力,在三四线城市,医美消费者上网找攻略学习的兴趣较低,更多的是通过熟人介绍等途径,对于新氧的难题是,发展早期如何培养用户习惯。
但入驻医美机构数量的增长,未能拉动平台上的用户消费意愿。据财报显示,今年Q3,购买预约服务的用户总数为13.67万,较去年同期的17.42万下滑21.5%。新氧平台上的预定服务费也在同步降低,今年Q3,其预订服务收入为0.3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1.8%。
刘子涵称,新氧的价值本应体现在帮助消费者筛选出资质优良的医美商家,但很多消费者关于新氧对商家的监管能力与监督质量仍然存疑,这可能是导致其付费用户数量流失的主要原因。
作为互联网平台,新氧一直没有走出“烧钱换流量”的困境。即使营收和利润下滑,公司的营销推广费用仍长期居于高位。
据财报显示,2018年-2021年,新氧营销费用从3.06亿元涨至7.93亿元,均占到当期营收的近50%;2022年Q1-Q3,其营销费用分别为1.27亿元、1.22亿元、1.25亿元,其中,今年Q3的营销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34.6%,也使得公司整体实现盈利。
在对外广告宣传上,新氧堪称无孔不入——视频网站、综艺植入、电梯间广告,但从用户数和订单收入看,其花费大量营销费用进行的广告宣传,并没有起到对应的转化效果。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是更美、美呗等竞品平台的竞争让流量变贵,抬高了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医美并非刚需,当消费者的收入或可支配财产减少之后,医美是一个优先被砍掉的支出项目,这是整个医美行业的压力。
被“得罪”的不只是明星在新氧的整个商业模式中,流量是很重要的一环,相比外部昂贵的营销费用,蹭明星流量是一件相对低成本的引流方式。
上海某机构创始人Julien称,一是从用户心理出发,大部分人选择医美是想变美,新氧的文章会提到一些明星的案例,一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