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6天,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于11月10日落幕。在进博会的舞台上,作为日系车的代表,日产汽车是“常驻客”。
在本届进博会上,日产汽车展出了它在CASE(Connectivity互联、AutonomousDriving自动驾驶、SharedMobilityServices共享移动出行服务、Electrification电动化)领域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还宣布成立了日产出行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于在华移动出行服务,持续推动日产汽车在中国业务的转型。
日产汽车与中国结缘始于1972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73年。作为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即将50年的国际车企,日产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推动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过去50年间,能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我们深感自豪。1973年,日产公爵首次进口到中国市场。2003年,其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了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21年,导入了日产独有的e-POWER技术,今年,ARIYA艾睿雅在中国正式上市。”日产汽车公司副总裁、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木俣秀(HidekiKimata)在进博会上接受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2022年进博会是日产汽车在中国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木俣秀称,日产汽车包括全新纯电动跨界SUV车型——ARIYA艾睿雅、轩逸·电驱版e-POWER、全新CMF-EV平台以及面向全球的全固态电池(ASSB)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已经或者即将导入中国市场。“我们希望借助进博会的平台,展示日产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以及致力于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可信赖的合作伙伴’的决心。”
除了木俣秀外,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铃木昭寿(SuzukiAkihisa)、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仓治(NiikuraOsamu)以及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日产出行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二川一穰(FutakawaIchijo)也在进博会期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近50年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日产汽车在中国建立了设计、开发、采购、生产、销售、营销、售后服务以及如今的移动出行服务等一整套价值链。
《中国经营报》: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汽车品牌之一,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已历经50年,你如何看待日产汽车在中国50年间的发展?
木俣秀:日产汽车于上世纪70年代初向中国出口公爵轿车,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汽车品牌之一。近50年来,日产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见证、参与、助推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与变革。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50年间日产汽车持续助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讲,首先,日产汽车与东风汽车公司共同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也是日产汽车在华唯一的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日产汽车在中国建立了从设计、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营销、售后服务以及如今的移动出行服务等一整套价值链,培养了众多中国汽车产业的优秀人才。
我们还通过日产(中国)零部件出口事业部,推动中国零部件行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在过去的16年里,日产(中国)零部件出口事业部一直从中国采购大量汽车零部件,并出口到海外市场。
另外,日产汽车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连续16年参与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并连续10年参与《新能源汽车蓝皮书》编写工作,以实现“零排放”“零伤亡”的技术愿景,助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日产中国自2013年创办“日产筑梦课堂”项目,截至2022年8月,累计受益人数已达170万人,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中国经营报》:近3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上涨对供应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日产(中国)的零部件出口业务是否也受到了一些波及?对于这些新的变化日产汽车推出了哪些对策?
铃木昭寿:回顾今年,日产的零部件出口业务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芯片短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海的零部件出口业务造成了很严重影响。日产(中国)的零部件出口业务由开发、采购、生产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多职能单位共同构建。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举措,大约5年前我们便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规划(BCP),并且每年进行更新,关于各职能部门间应该如何应对危机,我们会随时根据最新的情况进行调整,做好迅速应对的准备。在过去两年当中,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是我们的零部件出口业务实现了稳步的增长。
今年在疫情静默时期,占据全国60%出口量的上海物流仓库被封锁,但得益于业务连续性规划(BCP),我们迅速在其他区域设立了临时物流仓库,使零部件出口业务得以正常进行。
具体来讲,日产(中国)零部件出口事业部仅用六天时间,便在浙江省宁波市开设了新仓库,使出口业务得以正常进行,可以说这是我们业务连续性规划(BCP)取得的重大成果。对于我们而言,在进一步发展业务连续性计划(BCP)的同时,今后也将把重点放在实行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上,以推进业务的开展。
《中国经营报》:日产汽车如何看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