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碰瓷特斯拉
时间:2022-10-26 00:00:00来自:新浪字号:T  T

大屏幕上,赫然出现了三款车,分别叫ModelB、ModelC和ModelV。

如果把一个人空降在会场,ta大概率会以为这是特斯拉的新车发布会。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是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的科技日的活动现场。

10月18日,鸿海对外发布了三款电动汽车:中型SUVModelC量产版、纯电两厢车ModelB、电动皮卡ModelV。

甚至在这天,鸿海创办人——72岁的郭台铭亲自驾驶着一辆红色ModelB,出现在发布会现场。下车后,他介绍这款车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如果算上去年科技日上,发布的豪华轿车ModelE和电动巴士ModelT,截至目前,鸿海已经发布了五款电动车型,只比深耕电动汽车领域20余年的特斯拉少两款。

这不禁让人想起马斯克几年前在公开场合针对“手机和电动车之间制造差异”的一句调侃,“汽车和手机相比非常复杂,你总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吧”。

谁说不能?结果,人家富士康真给造了,甚至车的名字也有“Model”。

5%的小目标

鸿海到底怎么做到的?

根据公开资料,鸿海接触汽车部件制造的时间其实很早。

早在2005年,鸿海收购了台湾安泰电业,这家以电瓶线、影音传输线等汽车线束制造为主业的公司,长期服务过包括福特、大众、上汽通用、马自达在内的大型汽车公司。

这算是鸿海进入汽车制造的原点。此番收购以后,鸿海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获得了更多的订单。

2010年,鸿海接下了特斯拉供应链的订单,成为后者中控触摸屏、连接器和锂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并在2013年成为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供应商,供应包括车载娱乐设备、汽车电动机械在内的汽车电子设备。

之后最大的一件新闻,当属2015年富士康与腾讯、国内豪车经销商和谐汽车宣布达成合作,以3:3:4的比例共同出资10亿美元,创立新公司——和谐富腾,打造新一代的智能电动汽车。

由于腾讯及富士康都是其各自领域的翘楚,业内都对其给予厚望。

同时,和谐富腾吸引了众多汽车领域人才的加入,其中就包括了原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以及负责宝马i8项目的集团副总裁毕福康。

但由于路线冲突、人事纠纷、刑事案件等复杂原因,2017年,腾讯和富士康接连放弃了注资,和谐富腾最终并没有造出车。

和谐富腾最终没有造出车,但鸿海并没有放弃投入造车行业

这是鸿海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下场造车”,虽然并未开花结果,但它并未放弃投入,而是看准了电动化浪潮和智能网联趋势,继续投资相关领域。

比如,从2017年起,鸿海先后投资入股过滴滴出行、宁德时代和小鹏汽车。

2019年,刘扬伟接替郭台铭,出任鸿海董事长后,集团的造车路线也并未发生改变。

仅一年后,鸿海就官宣了正式造车的“野心”,精心挑选了FCA和裕隆两个合作伙伴。

鸿海和前者组建合资企业,开发及生产纯电动汽车并经营车联网业务;和后者联手推出电动汽车硬件开放平台MIH,并合资成立鸿华先进,推出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

去年在鸿海科技日一鸣惊人的纯电轿车ModelE、纯电动SUVModelC和电动巴士ModelT,均是鸿华先进自主研发的产物。

2021年,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创办人郭台铭及裕隆集团董事长严陈莉莲共同主持“鸿海科技日”

一向以代工厂面貌示人的鸿海,不鸣则已,一出手就在10月拿出了三台新车,一时间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而鸿海也在发布会上低调地喊出了自己的“小目标”:两年内第一款电动车上市,2025年抢占全球电动车5%的市场份额。

说其低调,是对比同业者的形容——在动辄叫嚣“挑战年销30万辆”“500万元内最好的SUV”“多造一辆车,就会少造一辆高铁”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口号、堪称“广告法的法外之地”的新能源造车界,鸿海所喊出的5%的市场份额,似乎并不那么夸张。

但富士康造的汽车,你会买吗?

醉翁之意不在造车

虽然马斯克曾调侃过,特斯拉造车比鸿海造手机难很多,但关于这件事,郭台铭并不这样想。

郭台铭几年前曾说过一句话:“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其自信的根源不难理解——相较于传统的燃油车,电动汽车的制造门槛已大大降低。

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作为燃油车的核心三大件,技术上限较高,每一项都被各大主流车厂建立起了高耸的专利保护墙。拳头产品被车厂们当作核心商业机密,流入市场的只有中低端产品,后来者难以利用采买的方式进入赛道。

但电动化之后,电池、电机、电控的新三大件,这些技术并非被传统车企牢牢掌握,而是掌握在众多分散的专业化公司手中,且各国并未拉开明显差距。

制造电动汽车,简化下来就变成了外购动力电池和电机、制造传动系统、制造车身底盘等流程,与传统燃油车复杂的发动机制造相比,难度陡降。这使得后入局的玩家,可轻松绕过专利壁垒,无需历经长期研发,关键性部件采买即可。

这也是互联网企业、电子消费品企业,甚至房地产企业,一些原本不属于汽车领域的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