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转身不容易,大众汽车正努力搭上中国新能源车市的顺风车。
2021年,大众汽车在华9.27万辆的电动车销量成绩并未达标,2022年1~9月,大众在华电动车销量达到11.27万辆,同比增长139.3%,跑赢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盘。
不过,在2022年大众汽车媒体沟通会上,时任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曾表示,2022年大众纯电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目标是"翻一番",也就是将近18万辆。
18万辆的纯电动车年销目标,几乎等同于目前比亚迪2个月的纯电产品销量总和。对于燃油车在华巅峰年销量达到400万辆量级的大众来说,18万辆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数字。但从目前大众的销量走势来看,今年纯电产品月均销量约1.25万辆,要在未来的3个月收获超过6万的销量增量,达成年度目标,仍存在较大的难度。
对于志在于2025超过特斯拉成为电动车行业的领军者的大众汽车而言,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纯电动汽车复现燃油车时代的辉煌显得至关重要。
在中国补上“智能课”
“2016年,我们就开始向德国输入MEB产品的中国用户需求。但是当时我们也没想到,如今中国用户对于智能化的需求变得这么高。”大众前员工崔野告诉记者,几年前大众就已经嗅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机遇,在如今已经上市的多款产品上,狼堡并没有和常规燃油车一样,在本地化上和国内合资企业做过多“拉扯”,尽快推出电动化产品占位,成为当时中外双方股东的共识。
从车本身驾驶工具的属性来看,大众目前力推的ID系列产品依旧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在底盘、操控等机械相关方面,ID.3、ID.4等车型在国内新能源产品中处于第一梯队。在更加注重操控的欧洲市场,ID家族产品在德国、挪威等欧洲多国畅销,ID.3、ID.4等车型多次获得欧洲纯电汽车销量冠军。
但和相对保守和传统的欧洲用户不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和智能化产生较强的绑定。
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市场消费者更在乎智能化上的体验,超过80%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功能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中,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新车前装标配搭载基础智能网联(含预警类辅助驾驶、数字座舱、联网及OTA)功能上险量为232.63万辆,同比增长46.93%,前装搭载率达到26.15%。
智能化程度不足,被认为是大众ID系列产品最大的短板之一。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统计的智能网联功能标配搭载量排名中,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多个品牌都没有进入前三十。
“在欧洲用户对智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掌握话语权的外方比较难以理解中国用户在智能上的需求,这需要中方反复以各类报告、汇报来说服外方,帮助他们建立起认知,然后他们再更改产品,满足我们提出的要求。”崔野说到,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需求不同,中国市场变化较快,外资车企必须加快研发和产品迭代速度适应市场需求。
当下,智能化不仅成为了中国用户的新需求,OTA、集中式电气架构等技术加快汽车软件、功能等的迭代速度,大众亟待补全自己在智能化和软件上的短板,同时改变过去这种“由中至外”的长链路流程。
今年7月22日,迪斯在其中文社交媒体上称,在高端市场,大众需要着力发展适应当前中国移动出行生态的辅助驾驶系统和智能网联系统。此前,大众已经在中国成立了Cariad中国子公司,目前已有800名员工,到明年年底将达到1200人左右。
某全球知名软件供应商的管理层告诉记者,他的团队此前曾和大众中国的软件部门有业务往来,但当时该部门并未展现出较强的技术水平。
“大众在中国仅仅押宝Cariad中国子公司并不现实,自研需要很大的人力,一个功能可能需要一个6~7人的团队来支持,如今车上这么多的功能,就算一个团队可以开发多个功能,目前程序员等技术人员数量也不足。”上述管理层表示。
2022年初,麦肯锡对Cariad的审计报告称,到2026年,将Cariad打造为一个中央部门的成本将达到35亿欧元左右,到2039年将达到90亿欧元。根据麦肯锡的多份报告,由于新车型发布延迟,保时捷的亏损预计将达到25亿欧元。德国媒体报道称,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要求公司管理层为软件部门制定更好的计划,其结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迪斯的继任者、现任大众CEO奥博穆表示:“我们不希望、也没有能力完全自己进行(软件)研发,我们需要合作伙伴。”
近期,大众宣布,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并控股。大众汽车集团计划为本次合作投资约24亿欧元,该交易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
“除了增强我们自身的研发能力外,与本土合作伙伴的合作也有其战略必要性,就像我们与地平线开展的合作。我们需要把自身的能力与本土头部科技公司的创新优势结合起来。”贝瑞德说到。大众中国方面表示,在大众和地平线的合资公司当中,Cariad将宣布CEO人选,CTO则由地平线委派。
得益于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汽车产业很多细分领域已走在前面,例如在智能网联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先发的市场之一,亦拥有充足的软件人才;在自动驾驶算法领域,中国也有部分技术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