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瑞士信贷的现状与前景
时间:2022-10-1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百年投行瑞士信贷集团(下称“瑞信”)陷入困境,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担忧。根据高盛分析师的最新估计,瑞信2024年面临的资金缺口高达80亿瑞郎。

瑞信现有架构及问题

2022年后,瑞信的业务包括5个板块: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传统银行、资产管理和业务中心。2022年上半年,瑞信的净营业收入为80.57亿瑞郎,同比下降36%。

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在瑞信业务中的占比很高,净营收占比分别为36%和28%,合计达64%,而其传统银行业务占比约为25%。如从总资产维度看,结论基本一致,投资银行、财富管理总资产占比分别为35%和28%,传统银行约为30%。

瑞信2022年上半年的亏损主要来源于投行、业务中心、资产管理板块。2022年上半年,瑞信税前利润-16.01亿瑞郎,其中投行-9.92亿瑞郎、财富管理-4.53亿瑞郎,业务中心-11.12亿瑞郎,主要受公司债价值下跌、贷款发行放缓、交易收入下降影响。只有传统银行盈利8.73亿瑞郎,资产管理盈利0.83亿瑞郎。

瑞信的危机并非今年才开始出现,2021年瑞信财务数据即表现欠佳,2021年全年税前利润为-15.72亿瑞郎,比2020年下降42.41亿瑞郎。

主要原因一是前一年预计商誉减值16.23亿瑞郎,因瑞信在2000年以1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投行DLJ,该交易价格是DLJ当时账面价值的近3倍。

二是对冲基金阿奇戈斯资本管理公司爆仓,阿奇戈斯与瑞信的收益互换损失,计提约45亿瑞郎。

三是瑞信管理的4只供应链金融基金(SCFF)主要投资的供应链融资公司Greensill于2021年3月宣布破产,Greensill主要是将供应链中延期打款的应收款项进行证券化,打包成为债券出售给瑞信这类机构,瑞信再将其做成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者,帮助企业获得贷款。因相关企业无力偿还贷款,瑞信的供应链金融基金终止赎回认购,投资者约损失30亿瑞郎,相关的投资者和解赔付在2022年逐步体现,今年6月,瑞信资产管理公司与Bluestone及股东达成协议,向基金持有人支付3.2亿美元,类似赔付预计将继续。

四是为了应对莫桑比克政府诉讼、Greensill投资者相关诉讼等,瑞信计提了4.36亿瑞郎的诉讼准备金。而今年上半年,瑞信的亏损已超过2021年全年,同时发生了账号泄露、CEO离职等多个声誉风险事件,瑞信正面临严峻挑战。

瑞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1.轻资本转型——学习高盛。

高盛作为世界顶级的投资银行,其业务板块分成机构、投行、投资和资管四部分,从结构看,瑞信除保留了传统银行业务外,其余与高盛十分相似。实际上,近年来瑞信一直在进行轻型化转型。宏观上看,其资产规模持续下降,员工人数持续上升,投行化转型明显。而有意思的现象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3年,其资产规模一直稳定在1.04万亿瑞郎上下,从2012年开始至今,瑞信的转型进一步加速。

微观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瑞信进行了3次大的机构调整。

第一次是2009年,瑞信重构投资银行业务,降低资本使用,增加客户和流量业务,包括股权、机构融资、外汇、债券等,而机构融资业务正是2021年阿奇戈斯在瑞信的资金来源。2009年瑞信的投资银行业务税前利润达68.45亿瑞郎,创历史新高。

第二次是2015年,受瑞郎脱钩升值和DLJ商誉减值影响,瑞信于当年10月宣布新的战略方向,简化组织架构,力求成为领先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服务供应商,提升投资银行服务。聚焦于全球银行、亚太、国际财富管理3个板块,由全球市场部门、投资银行部门提供专业支持,更好响应客户需求,受此次战略调整影响,瑞信地区部门权力扩大,投行业务发展较快,风控也相对分散化。

第三次是2022年开始的,如本文开头所述的业务板块分为5类: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传统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主要目的是简化业务架构,权力上收。

2.宏观因素影响。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使得瑞信在俄罗斯的2.44亿瑞郎风险敞口承压,美中的审计底稿争议以及之后的中概股暴跌造成了阿奇戈斯杠杆投资的爆仓,美元加息周期造成美主要股指自高点回落30%。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Greensill破产。瑞信的风险与外部冲击、宏观基本面密不可分。

3.美国市场经验相对缺乏。

高盛这类顶尖投行一直是瑞信等新竞争者的榜样,高盛的投行业务多元化也是瑞信前些年选择的道路,但是进入美国市场后,在应对风险时,瑞信显得较为迟钝和生疏。就阿奇戈斯爆仓事件而言,瑞信对阿奇戈斯的风险敞口,直到其爆仓的前几日才掌握,其对阿奇戈斯的保证金要求一直没有提高。在后期卖出持仓的过程中,瑞信的卖出节奏滞后于其他投行,造成巨额损失。这可能是因为一是瑞信市场经验相对缺乏,同时风控相对分散,导致风险预警失效。二是其决策层和美国经营团队在地理上的距离因素造成反应和决策的链条相应变长。三是各家金融机构在处置资产中无法达成互信协同,争相卖出头寸造成踩踏,瑞信成为了较晚抽身的一方。

瑞信的韧性和出路

市场一直担心瑞信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作为同在加息周期中出现风险的机构,雷曼和瑞信具有某些共性,如风险发生的时间都接近加息的末期,都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