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透视》早前中国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要求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需100%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活动等相关绿色项目。是次发布是当地绿色金融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意味著中国把绿色债券的标准将与国际看齐。收紧标准除了更有防止「漂绿」(Greenwashing)的出现,更能有助绿债发行人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有助中国绿债市场的进一步扩张。
作为亚太地区的绿债龙头,中国已连续第二个季度成为最多发行量、债券数和发行人数量的国家。虽然中国在绿债发展上较其他欧美国家起步迟,但随著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致力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有望推动亚洲绿债市场高速发展。
*亚洲绿债潜力不容忽视*
追求债券稳定性,同时想捕捉绿债发展机遇的投资者,可考虑采用亚洲绿债策略,专注于亚太区内的绿色债券。例如近日市场上有一只亚洲绿色债券ETF,投资包括中国在内,韩国、香港、印尼的一篮子亚洲投资级别绿色债券。事实上,除了中国,亚洲其他地区在绿债发展潜力亦不容忽视。亚太国家绿债发行量为743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发行地区。另外,亚洲占全球碳排放总量51%,该区不少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与中国相似,均是在绿色金融发展上起步较慢。但这亦意味著,若投资者现在进场,将能捕捉绿色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增长潜力。
现时投资者想买入债券,入场门槛很多时要五位甚至六位数字,一般散户未必有足够资金,购买程序亦较为繁琐。ETF可有助投资者一次过购买一篮子债券,除了方便,更能令资产配置更分散,在波动的市况下分散风险。故投资者若对亚洲绿债感兴趣,无论是用作避险或是看中增长潜力,可考虑以ETF作为投资亚洲绿债的投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