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博纳影业于冬:从孤悬海外6年到漫漫回A路,我经历的梦幻、孤独与成长
时间:2022-08-18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8月18日,博纳影业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影视行业吹进又一丝暖风。

“梦幻、孤独、成长。”

历时五年多终于回归A股,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感触良多,简单的三个关键词概括了博纳影业12年来的变化,却又道不尽个中曲直。

从2010年以“中国影视文化第一股”的身份风光登陆纳斯达克,到2016年私有化退市、2017年首次提交A股上市申请,再到如今成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一路走来,博纳的“回家”之路并不平坦。

但过去的历练也让博纳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私有化后的6年间,博纳在内容制作发行能力、行业影响力等方面都飞速增长,跻身行业头部梯队,成长为一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和治理的公司。

于冬认为,博纳走到今天,是因为选择了一条“最笨”、最难,也是最漫长的路——回避了盲目并购,不跨界文旅地产,也回避了盲目收购高价明星工作室、资本对赌等方式,而是全力聚焦主业、专心拍电影,老老实实排队上市。

接下来,上市后的博纳要做什么?于冬提到几个关键词:快车道、国际化、影院建设,继续拍好电影。

人生的一次失败

博纳上市的前几天,中国石油等五大央企发布了要从美股主动退市的公告,于冬看到新闻后,不由回想起2016年4月,博纳从美股退市时的情景。

当时,中国电影行业市场化改革刚刚走过了9年,作为中国影视公司敲响美股市场的大门,这是于冬乃至许多同行都未曾预想到的事情。

当然,上市之路并不顺利。回想起美国上市前的路演,那18天对于冬来说,如梦似幻。

首先,在博纳影业之前,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电影行业近乎一无所知。路演期间,于冬在全美各地辗转,向超200家投资机构及旗下分析师介绍讲述中国电影的故事和梦想。

当时美国投资者们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电影在美国市场无迹可寻,博纳要如何成为世界级的企业?面对质疑,于冬表示中国人口基数庞大,需求有极大的挖掘潜力,即使每年每人看一次电影,单一市场的票房也至少达到300亿元。

但当时的情况,显然难以说服美国投资者们——2010年中国全年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元,是电影市场历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飞跃,但与动辄百亿美元的北美市场相比,仍难望其项背。

在一众不确定声音中,博纳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近22%。这对于冬而言是重大的打击,甚至被他视为人生中的一次失败。美国机构投资者不理解中国电影产业和文化,散户投资者又缺乏教育引导,博纳的股价在美股市场上长期低迷。

虽然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彼时于冬对于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方向预测是准确的——到了2019年,中国电影已经达到642.66亿元票房,折合约93亿美元,同期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总票房共计110亿美元,二者之间的差距由原来的85亿美元减少至不到20亿美元。中国已然成为第二大电影市场,远超第三名日本市场的27亿美元和第四名印度的19亿美元。但这一成绩,对当时的博纳来说,来得还是有些晚了。

2012年,传媒大亨默多克掌舵的新闻集团战略投资博纳影业,获得19.9%股权,其旗下的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成为博纳的间接股东和合作伙伴。

于冬本以为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可以让中国电影在国际金融资本的助力下发展壮大,扬帆出海。却不曾想仅过两年,新闻集团就决意退出股东之列,要在公开市场上抛售近20%的股票。幸得复星国际出手,博纳才安稳度过此次危机,但这一事件令于冬看到了中美两地短期内难以弥合的市场差距和文化差异,也为博纳后期的私有化退市埋下重要伏笔。

在美国资本市场闯荡的6年,于冬最大的感受是孤独。

一方面,博纳始终无法在美国资本市场获得认同,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鸿沟。比如博纳在2014年新年档期推出上映的作品《智取威虎山》,是当年贺岁档的票房冠军,但美国的分析师难以理解电影内容,认可作品和公司价值更是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众多传媒影视公司开始受到关注和追捧。华谊兄弟市值曾一度站在800亿元高点,而博纳影业当时只有5-6亿美元的市值。与此同时,因为博纳是美股上市企业,也没有得到国内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的覆盖。虽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票房占有率快速发展,但国内影视公司的各类排名、年度榜单上都不见博纳的身影。

常年被低估的股价、两边市场的双重煎熬,对于孤悬在海外的博纳长期发展而言极其不利。

为了获得国内更多理解博纳的投资人支持,于冬决心回归。在阿里、腾讯、红杉资本、复星国际和“国家队”中信证券等知名投资方组成的豪华私有化财团帮助下,2015年下半年博纳启动私有化退市进程。

回归过程充满挑战,当然有收获,也成就了今天的博纳影业。

一方面,在相对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洗礼历练一番的博纳影业,学会了遵守监管规则的重要性,海外的经历也让博纳成长为一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和治理的公司,6年间博纳在内容制作发行能力、行业影响力等方面都飞速增长,跻身行业头部梯队。

另一方面,那几年通过与美国投资者、美国影视行业频繁打交道,于冬学习了不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