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误导性订单操纵期货价格,面临几十年监禁!更多惊人操纵手段曝光
时间:2022-08-12 00:00:00来自:期货日报字号:T  T

有罪!刚刚,摩根大通“金银操纵案”尘埃落定。

北京时间8月11日,美国司法部公开该案的审判结果,经过三周的审判和八天多的审议,芝加哥联邦陪审团判定摩根大通前全球贵金属部门主管MichaelNowak和贵金属交易员GreggSmith欺骗和电信欺诈等罪名成立,裁定他们使用误导性订单操纵价格。与他们一起工作的一名销售主管JeffreyRuffo被判无罪。

将面临巨额罚单和数十年监禁

期货日报记者从美国司法部网站了解到,美国地区法院法官EdmondChang表示,Nowak和Smith将于明年被判刑,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几十年的监禁。

据悉,这些定罪是美国司法部七年来惩治期货市场欺骗性交易——幌骗交易活动的高潮。检察官称,在美国国会于2010年宣布幌骗为非法之前,这种快速交易策略在华尔街的一些投行很盛行,甚至在被禁止之后仍然存在。摩根大通在2020年支付2亿美元,以和解针对该行交易员行为的监管和刑事指控。

经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调查,从2008年开始到2016年,摩根大通通过贵金属和美国国债交易台上的众多交易商(包括两个交易台的负责人)达成了大量黄金、白银、铂金、钯、美国国债和美国国债期货合约的买卖交易,并在执行交易前取消这些订单。

在检察官的文件中可知,首席黄金交易员Smith多年来执行了约38000次分层操纵交易;主要从事期权交易的Nowak,在2009年9月尝试了分层交易,之后进行了约3600次操纵交易。此外,推销员Ruffo需要告诉Smith应该在哪个位置进入市场,然后去操作至少两名对冲基金客户的订单。检察官AviPerry称:“他们有权推动市场,有权操纵全球黄金价格。”

检察官表示,这种行为广泛存在,近十年来,摩根大通交易员的欺诈行为超过5万次。

2020年9月,摩根大通承认在以下方面实施了欺诈:一、贵金属期货合同市场的非法交易;二、美国市场的非法交易,包括美国国债期货合同和美国二级(现金)市场。

此后,摩根大通同意支付创纪录的9.2亿美元,以和解美国司法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其涉嫌通过“幌骗”操纵全球金属和美国国债市场的调查。

根据CFTC发布的一份声明,这是该机构就“幌骗”(spoofing)这种市场操纵行为开出的最大罚单。9.2亿美元包括4.364亿美元的罚款、3.117亿美元的赔偿金以及超过1.72亿美元的非法所得。

此前公布的法院起诉书称,在过去8年中,摩根大通的15名交易员系统性地在美国国债和贵金属期货市场上进行“幌骗”交易,给上述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带来超过3亿美元的损失。

根据和解协议,摩根大通还必须配合美国政府正在进行的调查和起诉,令其现任和前任雇员参与相关面谈或作证。

此次和解协议还结束了一项刑事调查:6名摩根大通员工因涉嫌在2008—2016年间操纵黄金和白银期货价格而被起诉。6人中的2人已认罪,另外4人(3名前交易员和1名销售人员)目前正在等待审判。

CTFC执行总监JamesMcDonald称:“这一行动传递了一个重要讯息,即如果你从事操纵和欺骗性的交易行为,你将受到惩罚,并被迫交出你的不义之财。”

CFTC主席HeathTarbert补充道:“这一创纪录的执法行动表明,CFTC将对那些故意违反我们规则的人采取严厉措施,无论他们是谁,操控市场的企图是不会被容忍的。”

我国刚刚实施的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禁止“幌骗”

所谓“幌骗”,是指在股票市场或者期货市场交易中虚假报价再撤单的一种行为。即先下单,随后再取消订单,借此影响市场价格。“幌骗者”通过假装有意在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制造需求假象,企图引诱其他交易者进行交易来影响市场。通过这种“幌骗”行为,“幌骗者”可以在新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从而获利。

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明令禁止“幌骗”交易。但随着高频交易技术的不断进步,“幌骗”行为实施起来反而更容易了。

刚刚于8月1日实施的期货和衍生品法中有明确规定禁止“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

其中,第六条规定,期货交易和衍生品交易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禁止欺诈、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的行为。

第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操纵期货市场或者衍生品市场。

禁止以下列手段操纵期货市场,影响或者意图影响期货交易价格或者期货交易量,其中就包括“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

第二十条规定,交易者委托期货经营机构进行交易的,可以通过书面、电话、自助终端、网络等方式下达交易指令。交易指令应当明确、具体、全面。

第二十一条规定,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者下达交易指令进行程序化交易的,应当符合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并向期货交易场所报告,不得影响期货交易场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

境外机构操纵期货市场手段触目惊心

据记者了解,除了“幌骗”,境外市场机构投资者其他操纵期货市场手段同样触目惊心。如境外投行往往是在市场价格处于历史低位的时候不断唱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