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深陷巨亏泥潭,"断臂求生"的软银何时迎来春天?
时间:2022-08-10 00:00:00来自:21财经APP字号:T  T

孙正义苦等周期反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上海报道“我为自己过去贪图暴利而感到羞愧。我们太自信,太好高骛远。”面对持续的投资失利,现年64岁的孙正义在业绩发布会上如是反省。

8月8日,软银集团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2财年第一财季(第二季度)业绩报告。第二季度净亏损3.16万亿日元(合234亿美元),刷新了上季度亏损1.7万亿日元的纪录,续创历史新高。对比来看,去年同期收益为7615.1亿日元。

在财报阴霾笼罩下,美东时间8月9日,软银收盘大跌6.68%,报19.41美元。受持续巨亏拖累,软银股价较去年2月50美元的高点已跌逾6成。

软银巨额亏损的主要来源是两只愿景基金的未实现投资损益,二季度两只基金总共报告2.9万亿日元的投资损失。长期以来,软银愿景基金专注投资科技领域,一度乘着科技股东风扶摇直上。然而,随着美联储大力加息遏制通胀,对利率更加敏感的科技股遭遇重创,逆风之下软银深陷巨亏泥潭。

此外,由于日元贬值推高了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价值,软银第二季度的外汇损失高达8200亿日元。

为了弥补损失,孙正义表示,计划对软银及愿景基金实施全面的成本削减措施,“将必须包括裁减人手,对此我已经下定决心”。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软银业绩下滑其实受到了一系列外在冲击的影响,当下世界面临三大冲击,把宝押在创新类(成长型)企业上的投资者其业绩受到的打击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资金成本急剧上升。美联储的加息是为了应对美国高通胀,但却改变了全球金融资本的流向,导致美元急剧升值,以美元融资的代价和机会成本越来越高。第二,美联储的加息让投资者改变了资产组合结构。现金为王,更倾向于持有债券,同时抛售成长股。使得创新性企业的股价下挫严重无法退出。第三,中美关系等问题影响了中概股表现,对孙正义的投资组合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软银今后走向,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研究员孙长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今后科技领域的持续增长,孙正义对软银的未来还是“乐观”的。作为增长的动力和龙头,科技领域从整体上当然还是前景看好,具体到软银,还需要看其投资组合中具体公司、具体资产的具体情况,也要看其今后能否吸取教训,看其投资和资产管理的理念和能力能否适应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

在二季度巨亏逾200亿美元后,软银离春天还有多远?

持续巨亏后孙正义“认错”其实,在今年5月,软银就已经公布了其四十年历史上最惨烈的年度亏损,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2021财年,软银集团净亏损1.7万亿日元,愿景基金亏损2.64万亿日元,双双创下历史纪录。

需要注意的是,孙正义此前多次公开承诺,将会改变其激进的投资风格,但在去年市场顶峰时依旧选择重仓押注初创科技公司。根据软银的数据,软银旗下的基金去年向183家公司投入了约380亿美元。

在多家央行暴力加息抗通胀的背景下,今年二季度全球股票价格持续下滑,软银重仓的优步、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等上市公司估值大减。纳斯达克100指数二季度下跌22%,创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

此外,软银还持有数百家非上市科技初创企业的大量股权。但随着投资者将关注点从不计成本的增长转向盈利能力,此类初创企业的估值下降。鉴于当下科技公司估值低迷的现状,把投资对象的上市转化为流动性正变得越来越难。

目前孙正义已经“认错”:不该在市场高峰时期收购初创企业,投资组合存在大量问题和失误,孙正义还承诺大规模削减成本以帮助软银重回正轨。“市场不景气,发生了俄乌冲突,还有新冠疫情,我们可以说出很多理由,但这些都是借口。我们必须反思:如果我们更有选择性、更适当地投资,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关于软银巨亏问题,孙长忠认为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看。从宏观经济周期看,主要是赶在了股市特别是科技股的下跌阶段。随着经济复苏的结束,经济金融活动不同程度地回到疫情前正常状况,特别是随着央行为抑制高通胀激进加息,股市继去年高涨后,今年大幅下跌,反复动荡,对利率敏感的科技股的影响尤其严重。作为专注投资科技初创公司的软银,去年一年共向183家公司投资了380亿美元,这创下了风投领域有史以来的单个公司年度投资额最高纪录。尽管去年孙正义曾表示要“保守、克制”,但还是投资了如此之多,而且恰恰是在估值最高点上,买在了山顶,所以现在遭受巨亏并不奇怪。也不仅是软银,其他投资者也有类似遭遇。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其投资组合在市场暴跌中损失了530亿美元。

从软银自身看,孙长忠分析称,软银从事的风投本身就是风险很大的,大多数都难免亏损、失败,如果不注意把握宏观周期,不注意控制投资节奏,不注意加强风险管理,就难免遭遇滑铁卢。

在业绩疲软之际,软银内部也已人心浮动。软银首席运营官MarceloClaure于今年1月份宣布离职,其他离职者还包括软银战略主管KatsunoriSago、高级投资主管AkshayNaheta以及硅谷资深人士DeepNishar。自去年3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