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未雨绸缪
时间:2022-08-08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7月29日,在美国上市中概股中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NYSE:BABA)也被美国证监会列入了“预摘牌名单”,当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的股价下跌超过11%。同日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的中概股还有蘑菇街(NYSE:MOGU)、猎豹移动(NYSE:CMCM)、波奇宠物(NYSE:BQ)。

从今年3月10日美国证监会公布第一批中概股“预摘牌名单”开始,截至7月底已经有159家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中,这一数量已经超过在美上市中概股总量的一半。这其中又有153家中概股已被转入确定摘牌名单。

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足半年时间,超过半数的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有点超预期,市场上很多投资机构恐怕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情况。”

摘牌风险

目前已经进入“预摘牌名单”的中概股中,有153家已被转入确定摘牌名单。

记者梳理得知,从2022年3月开始,中概股开始陆续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

3月8日,首批进入“预摘牌名单”的有5家中概股,包括盛美半导体等。3月下旬,美国证监会又公布了两批“预摘牌名单”,其中第二批名单中增加了微博,第三批名单中新增加5家中概股,包括百度、爱奇艺等。4月份,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的数量较3月份有所增加,第四批有12家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包括搜狐等;第五批又新增了知乎、瑞幸咖啡、理想汽车、贝壳等。5月份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的中概股增加至107家,其中5月4日共出现88家,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中国人寿、中国南方航空、中国移动、京东、拼多多等;5月9日再度增加滴滴、陆金所、金山云等11家;5月20日再次新增寺库等8家。之后的6月份,包括好未来在内的5家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7月份,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6家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根据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共有261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总市值约为1.3万亿美元。截至7月底,已有159家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中。

不足半年时间,超过半数的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张奥平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点超预期,市场上很多投资机构恐怕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情况。”

而且目前,已经进入“预摘牌名单”的中概股,有153家已被转入确定摘牌名单。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也在朋友圈中发文表示:“所有中概股都将在这个名单里。”

张奥平对记者表示,大量中概股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全球化的退潮。“全球化的退潮不仅是产业全球化的退潮,还有金融、资本的全球化退潮。未来被美国证监会列入摘牌的中概股数量会越来越多,除非全球化退潮的趋势被扭转为全球化的趋势。”

近二十年,200多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其中包括大量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消费公司,赴美上市的背后有着多重的原因。

首先,从大环境的角度来看,过去一二十年全球化的大趋势,是中国企业愿意选择赴美上市是重要原因。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很多都是在大量投资机构的资本支持之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不少投资机构是美元基金,这些投资机构倾向于在海外资本市场实现退出。

张奥平还指出,大量互联网科技企业选择赴美上市,还与过去我国A股资本市场存在功能上的缺失有关,包括对企业盈利的要求、股权的要求等。“在过去,A股实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企业不盈利不能上市。美国资本市场是注册制,不盈利也可以上市,很多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在上市的时候都还处于亏损状态,比如京东、拼多多等。”

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如今大量中概股被美国纳入“预摘牌名单”中,不少专家建议中概股公司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战略研究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三年摘牌的悬剑之下,投资者可以选择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中概股公司却不能坐等,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过去在上市的时候,企业习惯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只在某一个资本市场上市,因为过去的篮子都没有风险,企业把鸡蛋放到哪个篮子中都可以实现融资发展。但现在风险性、不确定性增加,两年之后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又会出现什么变化,我们无法预期,也无法去对冲掉。所以中概股需要早做准备。”张奥平说道。

新的出路

近期值得关注的是,回港的中概股中,双重主要上市的趋势在增加。

其实,2020年底,美国纽交所就宣布,为遵守特朗普政府所谓禁止美国人投资“有军方背景的中国企业”的行政令,启动对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摘牌程序。在之后的数月间,美方对中国电信企业的这一打压举动上演了多次反转闹剧。最后在2021年5月,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公告了从纽交所退市的决定。

在美国针对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勒令退市“闹剧”之时,更多的中概股在寻找新的出路,有些选择赴港二次上市,有些选择双重上市,有些选择退市后前往A股、港股或者新加坡等资本市场。

其中,中概股回归港股的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