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路径大变迁 阿里何以渡过低谷期?
时间:2022-08-08 00:00:00来自:中国基金报字号:T  T

中概及港股最大权重之一的阿里巴巴最新季报,犹如投入江心的一枚石子,涟漪不断。

核心电商业务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下滑,净利润同比下调50%,尽管如此,营收和一些其它利润指标好于此前市场的悲观预期。业绩公布后,阿里巴巴股价先扬后抑:业绩公布当晚,阿里股价一度冲高7%后回落,次日股价下跌5%。

阿里明确表态,今年增长路径大变迁,将转而深耕单用户投入。在一些机构眼中,阿里的业绩低谷已过,估值可观,盈利前景向上空间更大,开始提高目标价。

而短期股价的反复还在说明,电商主业仍需等待宏观环境进一步转暖,鉴于新的快速增长点,阿里仍需拿出降本增效外的其它举施来刺激市场神经。

收入企稳成本管控见成效

新财年首季业绩显示,阿里巴巴集团整体收入为人民币2055.55亿元,同比保持稳定。与净利润下跌50%和调整后利润跌幅超30%相比,投资者更为关注的经营利润为人民币249.43亿元,同比下降19%。经调整EBIT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余)同比下降18%至344.19亿元。两大核心数据仍超过了市场的普遍预期。

市场预期本季业绩见底可能性增大。近一年来,阿里巴巴集团营收从去年三、四季度的2007亿、2426亿元人民币,到今年一、二季的2041亿和2056亿元人民币,环比波动不大,但同比增速从两位数逐渐跌至零。经营利润同比数据也不好看,市场更关心下个季度数据是否能够往上走。

在业绩公布后刊发评级的顶级投行中,大摩、里昂、美银及瑞银都指出了成本控制对盈利的贡献,并指出,成本控制推动盈利增长见底,收入反弹及进一步成本削减,有望推动下半年盈利向上。

券商多将好于预期的利润指标归功于成本控制。高盛发表报告表示,阿里当季受惠于有效成本控制及新业务亏损减少。在核心中国电商部分,客户服务收入同比跌10%,符合该行预期,但季度经调整EBITA较该行预期高25%。

阿里首席财务官徐宏在业绩会上指出,在接下来的季度,成本优化控制方案会继续执行,聚焦成本优化和提高效率等各方面。他表示,阿里巴巴在财务上有很大的灵活性,会在成本优化和投入间取得平衡,在技术领域及基础能力建设上会坚定投入,以实现更长期的、可持久的发展。

一些投行预期,盈利增速放缓的情况在下半年会有所改善。高盛指出,中国互联网平台通过把目标从用户增长转向平均用户收入的增长,及推动“变现化”的自救行动,以及增加新业务投资的纪律和收紧成本控制,加上下半年的低基数效应,将推动下半年扭转盈利增长放缓情况。

估值具吸引力

投行调整目标价

目前,阿里巴巴美股ADR约93美元,港股股价约93港元,两者均较2年前高点已经下跌70%。现时,市盈率也从近40倍,跌到业绩公布前的10倍附近。最新业绩出炉后,多数券商维持买入或增持评级,一些机构对目标价有所调整。

盈利数据出炉后,包括大摩、高盛、中金、瑞信等多数投行维续现有目标价。美银证券指出,阿里巴巴成本节约措施的效果开始显现,尤其是在其减少亏损举措中。在收入方面,淘宝和天猫GMV(商品交易总额)在7月小幅提升,平均佣金率也有改善。

摩根士丹利认为,阿里集中及执行强化各业务效益措施,应能推动盈利能力扭转跌势,并确保集团现财年交出健康的盈利增长。该行下调对阿里巴巴现财年收入预测2%,集团现财年“经调整EBITA预测”上调约2%,维持阿里巴巴目标价140美元,评级增持。

高盛指出,阿里第四财季可能出现盈利改善,本财年第二、三、四个财季的“经调整EBITA预测”将分别同比持平、负增长2%及正增长43%。维持对阿里巴巴的买入评级及163美元目标价。

美银是不多见调高目标价的机构。美银证券表示,阿里巴巴节约成本措施的效果开始显现,尤其是在其控制亏损的举措中,美银将阿里美股目标价由155美元上调至156美元,重申评级“买入”。

交银国际指出,阿里今季度业绩稳步回升加上中国商业盈利能力恢复及云计算、全球物流战略前景,估值具有吸引力。未来市场关注焦点由年度活跃消费者转移至消费额,投资云端及物流基础设施并改善成本结构。该行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但客户管理收入前景较低,港股目标价由156港元下调至151港元。

增长路径大变迁

在失去流量红利和平台低成本扩张优势后,传统电商巨头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模式。

在前不久公布的2022财报上,阿里表示已实现服务超过10亿中国消费者,提前2年完成这一既定目标。在最新表态上,阿里巴巴管理层也明确指出,以后工作重点从增加绝对用户转移到服务现有用户,旨在提升各级用户的消费份额。

在业绩会上,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指出,今后工作重点从绝对的用户数规模的增加,转移到能够服务好现有用户。现阶段,阿里巴巴将做好他们分层分类的运营,提升每一层用户的钱包份额。

如果主要依赖存量用户带动增长,就绕不开宏观大环境对消费整体的影响。张勇指出,从消费心理和预期来看,除了看整个GDP和社会零售总额增长以外,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占比是一个核心指标。2022年上半年这个数字是64%,2021年是69%,有明显下降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