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对于消费行业来说殊为不易。不过,多家奢侈品集团在近日发布的数据表明,二季度奢侈品在全球市场均有着积极的市场表现。
进入6月,上海市复工复产,消费复苏增速也超出了市场预期。对于“以人为本”的时尚产业来说,消费者信心是关乎它们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后疫情时代,时尚奢侈品消费能否迎来持续增长?实体购物的繁荣能否再现?品牌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能否保持乐观态度?他们又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兴趣?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路威酩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对此进行解读。在他看来,疫情虽然给零售行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疫情在启示着我们所有的人。品牌带来的价值,其实就是基于情感价值的创造和情感需求。”
他认为,在艰难的时刻,线下零售与人的信心有关系,作为高端零售品牌,社会责任之一也是要提供这种信心给市场。“眼下,我们也在做着努力,能够尽早地发挥我们的作用。”
他相信,品牌需坚持长期主义,只要能看到很多年轻人都有信心,就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未来。
疫情的启示
《21世纪》: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受到一些影响,显示出比较低迷的状态,你怎么看待这些影响?
吴越:我觉得今年是蛮特殊的一年,疫情其实困惑我们已经两年多了。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当人不能流动的时候,其实受到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零售业。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时尚、高端品牌的行业,我们也是零售行业当中的一部分,所以这个影响是逃不掉的,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21世纪》:你怎么看待电商渠道的影响?比如说在中国国内市场有一些新的渠道,会不会有一些弥补或者说是改变?
吴越:首先,我们感受到人的不流动,是对市场消极的影响,但是疫情也给我们很多启发。当人不能流动的时候,我们的消费者是不是更加渴望人际之间的接触?
其实网上的销售刺激出了一种新的发展需要,团长也是这样新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变化很重要,是一种弥补。
另外,当我们线下的零售基本上停摆的时候,它在提示你需要线下。因为线下的零售不仅是在买卖商品,其实也是一个社交场景,是人跟人之间接触的场景,体验特别重要。
在疫情当中高端零售品牌在想什么?LVHM旗下有几十个品牌,比如Fresh就是“新”和“鲜”,这些联想都跟人的欲望有关。疫情其实在启示着我们所有人,品牌带来的价值,就是基于情感价值的创造和情感需求。
《21世纪》:复工以来,你有观察到一些变化吗?比如上海零售市场的变化、公司内部的一些状况的变化。
吴越:5月上旬我们就开始准备复工了。在艰难的时刻,线下零售和人的信心有关系,作为高端零售品牌,社会责任之一也是要能够提供给市场这种信心。我们也在做我们的努力,尽早地能够发挥我们的作用。
我们集团在上海有9个物流中心,总部也设立在上海,过去也受到一些限制。我们非常努力想办法参与复工,但很艰难。在早期复工的时候,仓库只能有几十个人、几个人能到岗,因为需要闭环管理,人力很受限。
到了第二阶段,集团的一些头部的品牌,已经开始挑战开店。员工要主动接受挑战,离开家住到商场的门店里。这些背后的工作,社会上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当时这些布局其实主要是恢复信心,即便不可能很快见效,但我们的员工也很愿意。
在内部,我感受到的信心来自我们的90后员工,年轻人的积极性给了我很大感触。尤其是,早期步行来排队来购物也都是年轻人,他们其实在带领着社会恢复信心。
商业的情感价值
《21世纪》:正好说到年轻人的市场,你觉得年轻人在奢侈品消费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喜好特征?LVHM集团怎么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吴越:奢侈品行业其实更大的范畴是消费品行业。随着人的温饱的被满足,消费品行业其实是超越了基本的需求,是对精致生活的需求。
奢侈品行业里面的佼佼者、成功者,可能它是做对了事情,所以才会有50年、100年、200年的时间去沉淀,能够持续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拥抱,包括中国年轻人的拥抱。这并不是简单地说是为了要奢侈品而奢侈品,而是对精致生活的要求,这也在积极地影响国潮。
时尚跟年轻本来就是一体的,不是需要我刻意地转过来,去迎合年轻人。我们的行业和市场,和年轻人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不是说居高临下,我来告诉你要怎么做,其实是互动。
今天你能看到的头部品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这与之前问的关于电商的问题,跟网络的技术、新渠道、新科技、新方式都有关系。
电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感受到都是“全网最低价”,但现在已经不再纯粹看流量和价格,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不是说“全网最低价”没有市场,是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做这件事。尤其是高端零售、时尚零售,我们需要的是创造价值,引领价值也是很重要。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最近火了的新东方的董老师,我认为董老师和他的伙伴们给我们一个新的提示,商业其实也可以有情感价值。我觉得大家千万不要去想,董老师取代了什么,是董老师在启发着我们,情感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