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联储超预期紧缩,今年上半年美股出现了深度调整,美国经济也出现放缓迹象。于是,市场开始憧憬美联储可能过了最鹰派时刻。近日,美国标普500指数“四连涨”累计反弹了1.9%,纳斯达克指数更是“五连涨”累计反弹了4.6%。而笔者以为,稳物价不仅是美国的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经济减速、美股调整并非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充分必要条件,将其当作资本市场利好交易更要十分慎重。
后发制人的货币政策让美联储身陷被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应对后,美联储量宽退出是渐进的,层次分明:2014年初启动缩减购债,年底停止购债;2015年底首次加息,2016年底再次加息;2017年连续三次加息并于10月份启动缩表,2018年连续四次加息并缩表,其中九次加息每次25BP。直到2019年7月底重启降息,又进入新一轮宽松周期。
2020年公共卫生危机应对,美联储两次紧急降息到零利率,并实施无限量宽,但次年底起启动退出,可谓快进快出。因为通胀“暂时论”“见顶论”先后破产,美联储退出节奏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基本是首尾相连:去年11月份启动缩减购债;今年3月份停止购债并开启首次加息25BP;5月份加息50BP并宣布缩表路线图、时间表;6月份再次加息75BP并启动缩表。
2020年8月底引入“平均通胀目标制”,标志着美联储控通胀从先发制人转为后发制人。今年5月中旬连任过会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外宣称,事后来看,早点加息可能会更好。上次美联储退出还称之为货币政策正常化,而这次则明确称之为货币紧缩。
无论从价格还是数量看,美联储紧缩才刚刚起步。首先,美联储三次累计加息150BP,最新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为1.5%~1.75%,远低于目前CPI增速8%以上、核心CPI增速6%左右的水平,实际利率显著为负值。其次,美联储虽已停止购债并启动缩表,但6月2日~6月29日,其资产负债表仅收缩15亿美元,其中美债减少68亿美元,MBS增加19亿美元,未兑现其5月份议息会议宣布的6~8月份每月减持300亿美债、175亿MBS,每月缩表475亿美元的目标。
美国主要通胀指标当前仍处于高位且韧性较强
今年5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8.6%,增速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为1982年1月以来新高;核心CPI增长6.0%,增速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但仍处于1982年9月以来的高位。
特别是从美国CPI的12个分项指标看,到5月份,有8个指标的同比增速绝对值相当于2017~2021年五年均值的2倍以上,其中交运、能源、食品和住宅都是“热得发烫”。
5月份,美国PPI同比增长10.7%,增速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相当于2017~2021年增速均值的3.8倍,为2010年11月有数据以来的次高位。6月份,月均RJ/CRB指数同比增长49.5%,增速环比回落2.5个百分点,却仍近10倍于2017~2021年均值,继续支撑PPI、CPI高位运行。
5月份,美联储偏好的PCE与核心PCE分别同比增长6.4%和4.7%,增速较前高虽有所回落,但仍两三倍于2017~2021年的均值,分别处于1982年2月和1989年3月以来的高位(。
由此可见,不论CPI还是PCE,要回落到美联储2%的长期均衡目标附近均非易事。其实,最近欧元区和英国通胀就在继续冲高。英格兰银行预测,英国通胀或于四季度突破10%。日前英国首相宣布辞职,部分与国内高通胀有关。此外,1983年美国改变了通胀计算方式,现在的结果偏低。如1980年3月的核心CPI增速达到峰值12.5%,但按照今天的标准,其读数仅为6.7%。
经济衰退恐不足以让美联储按下“暂停键”
美国经济出现减速迹象。6月份,ISM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3.0和55.3,跌至2020年7月和6月以来的新低;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50.0,跌至史上最低。7月份,Sentix投资信心指数为-13.5,连续三个月为负值,跌至2020年9月以来新低。
5月份,美国折年数季调个人消费支出不变价同比增长2.1%,其中,耐用品支出下降5.6%,非耐用品支出下降1.1%,二者均连续3个月负增长。
随着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走高,今年前5个月,美国新屋和成屋销售均出现连续4个月环比负增长。
根据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的最新预测结果,二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率下降1.9%,加上一季度下降1.6%,美国或将陷入技术性经济衰退。然而,这不足以让美联储反通胀政策改弦更张。
美国在上次经济滞胀治理中曾有过惨痛的教训。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推高了美国通胀,美联储被迫加息到两位数。但1974和1975年美国经济遭遇衰退,美联储又转为降息。由于美联储在通胀和增长之间左右摇摆,叠加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最终导致美国通胀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1979年沃尔克上任后,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用高利率、紧货币来反通胀,付出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济衰退的代价。
这次也是类似的情况。据旧金山联储测算,美国目前通胀飙升,约一半来自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紧张,只有三分之一可归因于需求增长。旧金山联储还分析指出,这意味着在劳动力短缺、生产限制和运输延误得到解决之前,通胀压力不会完全消退。尽管人们普遍预期供应中断会在今年得到缓解,但这一结果是非常不确定的。最近,鲍威尔多次强调,货币政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