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新闻公报,公布了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2财新夏季峰会上的致辞。
李家超在致辞中表示,新一届特区政府施政方针之一,是全面提升香港竞争力。我们将继续发挥香港自由开放、联通世界的优势,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同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多位金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的推进,两地市场不断加强互联互通,有利于形成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格局,促进两地市场进一步开放与融合,并不断提升两地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互联互通项目蓬勃发展
7月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2财新夏季峰会做视像致辞,谈及了发挥香港优势,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同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核心内容。
李家超在致辞中表示,在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方面,各个互联互通项目在过去数年蓬勃发展,我们会继续深化并扩大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在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发展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北向交易平均每天交易额分别达550亿和650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20年的数额上升超过四成及两成;南向交易平均每天交易额则分别达201亿港元和216亿港元,分别较2020年的数额上升超过五成及九成。
截至今年5月,境外机构透过“债券通”等渠道持有债券的数量约3.7万亿元人民币,比“债券通”开通时的数量上升超过三倍,总交易额也上升超过20倍,由2017年7月的31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2年5月的6750亿元人民币。
另外,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的成交额亦稳步上升,成交张数由2021年10月推出首天约1400张上升到2022年6月平均每日超过19000张。
在新一届特区政府就任后的第一个工作日,7月4日,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的“ETF通”交易也正式启动。同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宣布,同意开展两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那就是互换通,并将先开展“北向通”的准备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与金管局也宣布将现行的货币互换协议优化为常备协议,协议的规模由5000亿元人民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大大增强投资者对国家继续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信心。
李家超指出,未来,我们会推进探索“央行数码货币”(CBDC)零售层面的应用场景和推动跨境支付的“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mBridge);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和工具,扩大人民币计价产品体系,完善相关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
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最佳切入点
在致辞中,李家超强调,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最佳的切入点。大湾区经济活力强,人口超过8600万,GDP达1.6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19000美元,可为香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特区政府会继续加强与内地的金融合作,强化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互补互利,使大湾区内资金融通效率和便利度提高,促进国家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人民币国际化和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工作,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香港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李家超进一步指出,我们会检视上市规则,吸引全球优质的企业到香港上市,丰富投资者的选择;支持债券、外汇和其他金融资产市场进一步发展;以及为单一家族办公室所管理的合资格家族投资控权工具提供税务宽免,吸引更多家族办公室的资产管理业务,持续发展香港成为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
另外,李家超表示,我们也重视新兴金融领域的发展,包括推进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并正研究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优质自愿碳市场;发展金融科技,结合实体经济的数码化发展,推动金融机构与初创企业合作,开发更多便利市民的金融科技方案。
“习近平主席在七一发表重要讲话时说:‘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香港既要搭上国家发展号的高速列车,也要在世界的竞争中凸显我们独特的新优势,还要做好国家与世界各国增进联系的桥梁。”李家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