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的“二次创业”能否破困局、迎风起,或在于它能否熬过眼前这段“阵痛”期。
6岁的逸仙电商正开启“二次创业”的征途。
近日,鲜少公开露面的逸仙电商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锦峰公开对外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消费市场充满挑战。团队将开启‘二次创业’,以品牌建设为核心,‘降脂增肌’实现盈利,再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并完成全面转型。”
“二次创业”的提出引发了市场的关注,逸仙电商能否由“二次创业”突破当前困局而带来长足的发展。
自2021年11月19日成功登陆美股以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YSG)的业绩和经营状况不断受到外界质疑。作为首个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美妆集团,逸仙电商的股价已然跌去68.84%为0.67美元/股(截至记者发稿日)。此外,逸仙电商5月24日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账面有超过31亿元人民币现金和短期投资,其市值仅3.98亿美元。股价代表资本市场对一家公司未来的预期,当公司市值远低于公司所有的现金,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随着经营的继续,该公司的资产或会越做越少。
在上市不足两年的时间里,股价与市值双双下滑的态势引发市场的思考,其背后昂贵的流量密码要如何转型以实现长期变现,或已是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是,在更早前的2022年4月12日,逸仙电商在其官网公告称,已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签发的ADS(美国存托股票)交易价格表现低于合格标准通知信函。这表示逸仙电商在股价上已持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按照规定,如果在六个月内(即2022年10月12日之前),逸仙电商不能让股价和平均股价都回升到1美元以上,纽交所将启动停牌和退市程序。
对此现状,这个赴美上市的“新消费旗手”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逸仙电商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公司经调整后净亏损减少至1.56亿元,同比降低33.6%。其中,护肤品类业务同比增长68.4%,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69%,环比提高4个百分点。显然,面对困境及未来发展考量,逸仙电商谋求的“二次创业”是在“押宝”护肤品类。那么,在其第二个五年发展期内,护肤品类业务能否划出其第二增长曲线?在资本退潮后,曾经的“国货之光”又要如何活好下半场?针对相关问题,《商学院》记者发送采访函致逸仙电商方面,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爆红
因为“踩中了”互联网渠道红利,逸仙电商得以在当时国产平价美妆还很稀缺的阶段进入了快速爆发期。
成立不到4年,逸仙电商便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首个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美妆品牌。它做对了什么?
黄锦峰曾在回顾企业发展历程时感触,当年是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敢为人先”的气质影响了自己年轻的创业团队,让自己立志做一家“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美妆公司。回溯2016年创业初期,黄锦峰坦言,由于不懂美妆行业,自己的心态反而更加开放。
?
“颜值经济”加持美妆赛道
时间拉回到2016年,刚从“淘品牌”御泥坊母公司COO一职卸任的黄锦峰创办了逸仙电商,联合创始人陈宇文、吕建华是来自“淘品牌”以纯的前员工,同时也是黄锦峰的大学同窗好友。深厚的感情,搭配着丰富的淘系品牌流量运营经验,三位联创人在一开始就将逸仙电商的流量运营快速地推入“金主”的视野。2016年8月,逸仙电商拿到真格基金1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据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15年中国彩妆行业渗透率为31.58%,且中国美妆市场长期被国际大牌占据。从2016年起,中国彩妆行业开始风起。彩妆市场渗透率从2015年的31.6%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48.8%,彩妆消费人群在不断扩容。此外,中国取消了普通美妆的消费税,仅对生产(或进口)环节价格超过10元/毫升或15元/片的“高档化妆品”征收15%的消费税。
2017年,黄锦峰推出首个彩妆品牌“完美日记”,凭借“大牌平替”的高性价比定位吸引了众多“Z世代”消费者。逸仙电商曾表示,“完美日记”及其定位是其员工导出天猫销售数据,分析了品类、卖点、价格三者机会点后的产物,而产品策略则主要由黄锦峰拍板。
彼时的完美日记走的是大众路线,产品包装略显简陋,甚至连备货也是按照最小数量起订量来做,这也导致完美日记个别品类的早期产品成本过高。当时,完美日记也仅仅只得到真格基金“产品有些平庸,但相较于国内其他本土平价彩妆已经好很多了”的评价,所以真格基金决定追投逸仙电商,这也使得逸仙电商暂缓成本压力。?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风险资本并未对逸仙电商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到2018年高榕资本投注完美日记之前,它仍被业内认为是“大街上的项目”。但是,时代造就企业。逸仙电商终究是“踩中了”彩妆市场风起的红利“先机”以及找到新兴的渠道优势。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应涛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左右的彩妆市场里,国货品牌发展仍处于起步状态,参与者相对较少,而护肤品类赛道则是竞手丛生。随着国内‘颜值经济’逐渐崛起,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带来了中国彩妆市场基数小,但增速快的格局。”
据华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