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红周刊》对AtlasGlobalMacro对冲基金联合创始人、金融作家拉斯·特维德(LarsTvede)进行专访。拉斯·特维德对商业周期、投资者心理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见解。
他认为,发达经济体遭遇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绝对存在,但不会是一场严重的衰退。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那么尽管去买入。对于战术投资者而言,当前不是投资好时机的惟一原因就是认为通货膨胀将持续很长时间。目前全球市场是世纪初情景的再现,即科技股大幅下跌、资源股正在崛起。对于中国来说,未出现经济衰退,但确实出现了增长衰退,但中国经济会在明年再提速。当下中国市场的风险回报比极具吸引力。
美通胀水平或在2023年降到美联储目标
中国股票风险回报比极具吸引力
《红周刊》:在过去两三个季度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大幅上升,美联储等央行的加息行动比此前愈加“鹰派”。股票市场不仅大幅走低,而且似乎正在迎来与过去十余年大不相同的利率环境。这意味着现在我们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投资者该如何适应?
拉斯·特维德:如果关注过去许多年的商业周期,会发现一直有一种规律:大约每十年就会出现一次严重的商业衰退,且每次都会涉及房地产危机。众所周知,当房地产出现危机时,我们会面临严重的经济下行,美国经历了储贷危机、次贷危机。我认为此前的环境一直如此,直到新冠疫情暴发。
我原本认为下一次危机会在2026年至2030年左右出现,也将由房地产泡沫触发。并不是说现在我们处于房地产泡沫中,但我们此前确实在制造房地产泡沫。新冠疫情让这种情况急剧恶化。
新冠疫情首先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各国政府在没有匹配生产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货币。从经济学家的角度,你可以信奉供给学派观点,认为我们需要刺激供给,当供给增长时,我们可以在经济中增加流动性和货币供应来匹配供给量。这种情况下,大量资金通过非常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流入经济体系。现在我们将要自食其果,因为过多的货币流入市场却没有足够的生产来匹配,这就造成了通货膨胀。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这种后果表现得异常明显。
大家都在讨论这种状态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我认为是暂时现象。如我之前所言,这主要是由新冠疫情导致。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大宗商品领域投资不足,尤其是自2014年以来,能源部门和矿业部门的投资是严重不足的。
虽然有研究表明,通常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之前或开始衰退,标普500指数平均下跌26%,当前标普500指数下跌了20%已处于熊市区间,这似乎也表明经济衰退可能性非常高。但全球许多大型机构对此的分析仍然出现巨大分歧。
而我个人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事情会变得简单。我们虽然正处于一个商业周期的下行期,而且这种情况因为新冠疫情的暴发要比预期来得更早一些,但它并没有太糟糕。在世界某些地方会面临轻度衰退,其他地方则不会。当前中美经济都有些疲软,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我们正面临着像2008年、2009年,甚至持续到2013年的严重情况。
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投资期限是10年、15年甚至20年,那完全无须担心,尽管去买入。若你是一位战术投资者,情况会比较复杂。如果说当前不是投资的好时机,那么惟一原因就是你认为通货膨胀将持续很长时间。
《红周刊》:为何您认为这种高通胀是暂时的?
拉斯·特维德:我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这种观点,我们需要考虑,为何从1980年到新冠疫情暴发前的这段时期为何通货膨胀率如此之低?
我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当今世界与过去相比更接近完全竞争状态。你来自中国,我来自瑞士。欧洲品牌中许多价格不菲的优质产品,实际上是中国制造。您想生产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在世界上迅速地找到最便宜的生产商。通常是在中国,但也可能在许多其他地方,因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可以生产出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这使得我们过去40年里未处于通货膨胀环境之中。其他各种因素,诸如全球化、互联网、贸易协定等这些因素并没有失去作用。
接下来这些因素的强大影响力或会略有变化,但是它们不会消失。我认为从现在到年底,美国通胀数字会大幅下降,明年全年还会继续回落,并可能在2023年年底接近甚至达到美联储的目标水平。欧洲也会出现类似情况。那么,今年下半年市场将能够松一口气了。
标普500指数刚刚经历一百年来的第二大跌幅,九十年来最大的跌幅。回看欧美股市的历史,每次出现这种量级的跌幅,就会有类似幅度的回升。在我看来,欧洲、日本、韩国、美国等市场回涨的可能性很大。
《红周刊》:那中国市场呢?
拉斯·特维德:中国所处的周期与欧美略有不同,其经济仍在增长,只是增长衰退期。当下的中国股市也是机会大于风险。看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以及在中国上市的中国科技股和价值型股票,都非常便宜。中国科技股近来的跌幅,几乎与2000年至2002年期间纳斯达克指数的跌幅相同。当股价下跌75%时,为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它们必须大幅上涨100%以上,中国市场的风险回报比极具吸引力。中国股票正在筑底,并且正在逐渐、缓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