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日本国债和汇率大幅波动?
时间:2022-06-2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近期日债大幅波动收益率突破目标上限,主要源于日央行货币政策稳定性受质疑。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和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央行大幅背离,发达国家加息后日本央行执行收益率曲线控制所需付出的流动性代价与日俱增,导致市场质疑其当前的宽松的力度难持续。我们认为市场与日本央行对赌难成功,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当前国内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小,日央行进一步执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内部约束相对有限。通胀压力也是日本和欧洲核心差异,欧洲受通胀约束货币政策被迫转紧,使得主权债务体系承压,当前欧洲才是全球尾部风险的脆弱缓解。

在日本通胀可控的情况下,预计未来10年日债利率将保持稳定,但30年期日债收益率缺乏收益率曲线控制的支持可能进一步走高,10年30年国债期限利差可能走阔。此外,日债收益率不跟涨的伴生结果是汇率“挨刀”。在日本央行加码宽松的背景下,日元汇率在7月联储货币紧缩力度加码见顶前可能进一步承受下跌压力。

近期日债大幅波动收益率突破目标上限,主要源于日本央行政策稳定性受质疑

近期日本国债市场出现大幅波动,6月15日日本国债期货大幅暴跌,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大跌幅。现货市场同样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撤,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6月10日突破收益率曲线的控制目标0.25%升至0.26%,6月15日利率进一步上升至0.27%;30年日本国债收益率也进一步上行,6月15日跳升6BP,今年以来上行幅度已接近50BP。我们认为,近期日本国债大幅波动的本质主要源于:2022年以来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与全球央行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央行的大幅度背离,货币政策可持续性受到机构交易者质疑。

日本央行独树一帜的货币政策也导致日元承受了较大压力,今年以来日元兑美元贬值幅度已超过15%,2021年至今贬值幅度已接近30%。

日央行货币政策受挑战主要源于其政策和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央行的大幅背离

今年以来日本货币政策在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自2021年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升温以来,全球央行多数走向紧缩周期,根据彭博统计,2022年以来全球已有60个央行加息。发达国家方面,美联储在2022年3月正式进入加息周期,目前已累计加息150BP;英国央行在2021年12月进入加息周期,目前已加息90BP;根据拉加德的指引,欧央行预计将于2022年7月开启加息并于年内逐步摆脱负利率。

日本方面,仍然坚决保持独立维持高度宽松的货币环境,甚至进一步加码宽松。根据6月货币政策决策,日本央行将短端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0.1%不变;长端继续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将10年期日债利率锚定在0利率附近(波动区间为0.25%,6月10日起10年期日债收益率升破0.25%也是市场机构下注日本央行无法维持现有的宽松政策)。

除此之外,为了对抗市场的博弈情绪,日本央行本周进一步加码量化宽松巩固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6月14日,日央行临时加码量化宽松,规模总计2.45万亿日元,对剩余期限在1-3年、3-5年、5-10年、10-25年、25年以上的国债分别加码6250亿、6250亿、8000亿、2500亿和1500亿日元的购债规模。

发达国家加息后日本央行执行收益率曲线控制所需付出的流动性代价与日俱增

在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和全球主流趋势大幅背离的情况下,日本央行要维持现有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所需付出的政策代价与日俱增。美、日、德以及欧元区部分资本市场开放国家的主权债券本就处于全球套利交易(CarryTrade)的资金流中,一国加息抬升主权国债利率,都会间接对其他国债利率产生联动的抬升作用,上周四(6月16日)瑞士央行意外加息,继而带动欧元区德债、意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便是典型例证。同理,在美欧央行陆续进入加息周期后,日本国债收益率本身就会面临更大的上行压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维持利率稳定所需付出的流动性代价便会越来越大,全球机构投资者也是在此逻辑基础上下注日央行宽松难以持续。

进入2022年以来,日央行为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而执行的购债规模明显增加,2022年1-5月平均每月增持日本国债3.4万亿日元(折约280亿美元),2021年平均每月抛售规模约1.2万亿日元的日本国债(日央行购买日本国债主要是为了收益率曲线控制,如果收益率无明显上行压力无需购买国债,量化宽松主要表现为执行ETF、REITS和公司债等项目的月度购买计划)。如果考虑临时加码的2.45万亿日元购债计划,6月购债规模还将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当前日本央行持有的国债规模已达到538万亿日元(折近4万亿美元),在日本整体国债中的占比已达到43%。

市场与日本央行对赌难成功,主要源于日本通胀压力小货币政策内部约束有限

如上文所述,与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背离导致日本国债收益率面临更大的上行压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维持利率稳定所需付出的流动性代价便会越来越大,全球机构投资者也是在此逻辑基础上下注日央行宽松难以持续。

然而,我们认为全球机构与日本央行的对赌较难成功,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当前国内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小,日央行进一步执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内部约束相对有限。与欧、英央行类似,日本央行同样是盯住通胀的单目标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