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末以来的这轮二级市场大反攻,想必超出很多人的预期,尤其是6月以来,汽车板块,从上游零部件、整车向下游经销商环节持续扩散,均远跑赢大盘。
此轮汽车板块的强势表现,主要源于政策加持及疫情拐点,尤其是6月1日以减征600亿元乘用车购置税细则、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落地以及上海全面重启为标志,加快基本面复苏预期升温。此外,美联储加息达峰值及信用触底也是助推行情回升的重要变量。
而从5月的行业开工率、汽车产销量环比以及6月前两周的乘用车零售销量增速等数据体现出:行业供需均有改善。
在市场告别超跌、汽车板块β行情持续演绎之后,接下来将聚焦什么?机构认为,在流动性宽松预期有限的背景下,将回归确定性。除了中报及政策的确定性之外,还包括远期业绩改善的确定性。
如今,经济与车市已步入换挡新周期,且今年由于疫情大规模反扑,导致经济下行压力骤增,多地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尤其是汽车行业,“缺芯”阴霾未散,且原材料涨价令中下游企业的负担明显加重。
在此背景下,加之政策不断加码,以新能源、数字化、智能化为主导的汽车产业变革亦进一步提速,面对挑战与机会并存的环境,那些通过积极把握“窗口期”实施变革,不仅有希望化危机为转机,而且有机会为未来在产业链赢得有利占位,从而打开新的价值增长空间,典型的比如汽车消费金融领域的先行者--灿谷(CANG.US)。
从小程序到APP,看灿谷平台化之路的变化与取舍
灿谷是国内早期从事汽车消费金融的明星企业之一,主要股东包括腾讯、贝莱德等。对灿谷而言,这不仅是对品牌和资金方面的有力背书,也是未来扩展布局的有利铺垫。灿谷创立至今十余年,伴随行业发展,逐步扩展业务组合、升级业务模式,实现战略演进。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下半年,灿谷的平台化战略转型已初露端倪:三季度,车交易业务开始单列,四季度已占当季总收入近一半。去年5月,“灿谷好车”微信小程序上线,定位于面向经销商的B2B服务平台,为车商提供车交易、金融和保险等相关服务。
今年一季度,面对更为复杂的外部形势,灿谷选择主动收缩传统车金融业务规模,并确立全新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出车交易搭台、数据支撑、保险金融等多渠道变现的汽车交易平台,宣告全面AllIn平台化战略。
此外,值得留意的是,就在618大促收官之日,“灿谷好车”APP正式上线,这是灿谷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小程序到APP的过渡,虽仅1年左右时间,但合作车商数、活跃度、物流订单需求等多项数据都已表明,平台已初具规模。
根据灿谷2022Q1财报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平台合作车商数达7,435家,覆盖31省、306个城市。其中,季度上线车商环比增长超50%,三分之二的增量来自于4S经销商。同时,得益于线上线下联动,平台用户活跃度也呈逐月上升趋势,季度车商活跃度环比提升9个百分点。
伴随车商线上化的渗透与导入、以及仓储物流能力的持续建设,相关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一季度,平台物流订单需求和成交量,分别环比增长120%和227%。
而相比小程序,APP功能更为丰富,具备更强的自主性及可扩展性。作为灿谷平台化战略落地的重要产品载体,被公司视作打造购车服务平台的基石,这也决定了灿谷未来必然会不惜余力加大投入力度。另外,仅对比灿谷覆盖的经销商规模及合作车商数量来看,其车交易平台尚留有显著的后劲。
目前汽车服务市场,打“开放、平台”牌,似乎成为行业的一种共识。既然如此,灿谷又有何不同?
复盘战略转型的底层逻辑、路径,看灿谷的进退之道
灿谷起于汽车消费金融,定位于汽车交易服务平台,是链接经销商/主机厂、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一条重要纽带。具体而言,灿谷依托经销商网络提供汽车助贷服务,另外,灿谷还经营数字汽车交易平台,注册经销商能获得额外的汽车外采渠道,同时还能享受平台提供的物流仓储等增值服务。
基于这种关系链与经营模式,正是灿谷切入交易并以此为中心走向平台化战略的基础。对于灿谷而言,战略重心的转移,不仅可以有效规避过度依赖金融业务伴随的周期性风险,还可依托其累积的数据和技术优势充分赋能B端,提高自身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最终实现多元化经营。此外,这也为未来从B端向C端延伸打下基础,等同于“产业路由”,恰好又符合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
经过布局和调整,灿谷的主营业务已划分为两大块:平台业务(车交易及关联衍生业务)与传统非平台业务(单一金融和保险服务)。其中,车交易业务以自营和撮合两种模式驱动。而自营产品方面,除主流传统燃油车品牌外,灿谷目前侧重服务中小新能源品牌,助其打入下沉市场;非自营产品方面,主要通过平台解决第三方车源、寻车、物流等服务需求匹配。
数据显示,自营产品方面,一季度灿谷共销售车辆6,827台,其中含新能源车辆5,193台;非自营方面,同期第三方车源发布和寻车条数,环比分别增长624%和22%。
由此可见,灿谷立足“灿谷好车”线上平台,现已基本架构起以车交易为核心入口,面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