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攻略》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沉淀,原来一鼓作气的勇进,可能已经开始迎来了新的审慎。
诚然,投资者对于全球各地央行遏止通胀的决心,应无太大怀疑,只是对于具体力度、时机拿捏分寸是否恰当,却没有绝对把握。
*方向人人同意,程度却有争议*
这是大家的分歧所在。人人都知道要加息缩表退市,但真的要做,究竟执行程度如何,却有相当的争议空间。
困难所在是,金融市场以至经济活动的协调,可不是一板一眼,多少个百分比给力,便一定有相对应的定量反应,甚么连方向也不一定可以每次保证。
虽然,大量从学院毕业出来有正统计量训练的经济分析师或研究人员,几乎指定动作便是上述的表述,让外界以为真的有如比准确的预测判断方法。
*市场参与者非被动*
事实上,真正关键是市场参与者不会纯粹被动地接受才作出反应,反而是主动预测并押注,然后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中修正想法。
故此,政策制订者以至执行者,既要考虑经济变量之间长期平均的客观关系,更要留意外界对这些客观关系的理解,可能跟其有明显分别。
*有套路则可预早反映*
引伸而来,以至外界预期局方对事态发展的反应,可能跟局方的真正反应,有持续而非随机的偏差。而更重要的是,外界对于政策当局如何应对上述分别,究竟有何套路。
有套路,则可预早反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局方刻意为之的期望管理做得好,可以让政策推动事半功倍,相反,忽略外界反应,又或期望管理进退失据,可以把原来大好形势都断送掉,不可不察。
*美联储落后外界程度非想像般高*
观乎目前美联储的动作,市场参与者信任程度仍然不低,在给出不同程度或情景的可能性下,外界仍倾向读取其平均,中间落墨,证明并不倾向押注往太极端或太偏离原有轨迹的选择。
例如,以通胀的讨论而言,视乎所用的通胀指标是哪一个,细心分析下,其实外界若明白局方是以数据为决策之本,再加上有规则作为政策改变的约束,又有跟外界沟通的期望管理,则七除八扣之下,其实局方表达的想法,跟目下外界平均预测,偏差存在,但程度不是太高,尤其与上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出现同样高通胀的时候相比,如今已是贴近外界想法最多的了。
*随机因素易被过度重视*
这一点有别于外界报道或评论所指,认为美联储严重落后形势,反而印证,善于捕捉偏差扩大或收窄的投资者,深知局方的能耐以及制肘,早于局方可以明言或正式转向是便已押注。
如此一来,投资者面对的可不是简单二分法,非黑即白的单边市,反而要调整本身风险管理,预视持续大区间震荡,当中走势图上的陷阱不少,单日大升大跌,最终令人无所适从的情形,跟外界关注局方政策转向,而过程中任何本来随机性甚高但其实无足轻重的数据,都会受到不合比例的重视,正好密切相呼应。简言之,草木皆兵,捕风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