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攻略》上周已预告,一面倒悲观,有反弹空间,如今看来,正是如此,但又是否可持续?也许一两周甚至一个多月,也不意外,只是大家会持续长期买入持有,抑或见好即收?恐怕仍是后者居多。理由如下。
*几大因素,币策贯穿*
年初至今,困扰大市的,虽有不同因素,既有新闻上最震撼的俄乌之争,又有全球老百姓关心的通胀,以及数年以来未全消除的疫情,不一而足。但论到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皆把上述因素,一一对应于各地央行的收紧货币政策,加息周期展开,量宽则退市缩表。
可不是吗?由疫情严重影响供应链,同时逼使各地推出刺激经济的措施,已经为物价升温埋下伏线,到通胀势头形成,地缘政治风险又直接和间接助燃,如此一来,大家既知这些年来各地央行,尤其美联储,极度宽松的货币供应环境,自然是造就一次潜在拆弹危机,要小心处理。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是的,投资者不会人人想法一样,不同事件触发不同反应,以至不同时间有反应,但当大趋势形成,则又可以既快且狠的产生集体力量,不是短期随机漫步的波动可比拟。
事实上,目前所见,过去十多年的资产升值潮,仍是投资者印象中深刻的真相,即使任何人以当前衰退危机可能被低估为由,而提出要小心之说,亦往往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暂不倾向加息四分三厘*
然而,正是这样的背景,人人信心满满,以为只要美联储得些好意需回首,适合时间停止加息,便可微调得刚刚好,这个想法的一面倒之时,正是大家要小心的。
诚然,上周议息会议纪录一出,足可印证美联储不急于往加息四分三厘那方走,投资者反应甚为正面,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后发先至,矫枉过正*
问题是,背后假设美联储如有神助的掌握调控,本身未必合理。正如外界倾向认为局方后知后觉,先是近几年错过退市缩表的最佳时机,又迟迟不抗通胀,那么,姑勿论上述批评是否正确,但又怎样保证不会在衰退一事,甚至资产估值大折让的大趋势上,同样后发先至,要以矫枉必须过正的策略去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