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有色矿产企业不仅要走出国门,而且还需走得稳,走得远,这就要求企业自身具有装备实力、政治风险防控能力,尤其需要具备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源持续内伸外延能力。中国有色矿业就拥有这些综合能力,而且还闯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有色矿业是大型央企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的核心铜钴资源开发平台,公司在非洲中南部从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及相关业务。日前,公司披露了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生产经营数据,主要财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经济环境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中国有色矿业是如何一路劈波斩浪、勇创佳绩的?未来又将如何更上一层楼?带着这些问题,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张晋军。
一马当先更要行稳致远
“如果说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的事业是一条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顺畅的大河,那么谦比希铜矿的开发就是这条河的源头。”张晋军说。
1998年6月29日,中国有色集团与赞比亚政府和赞比亚国家联合铜矿公司签署谦比希铜矿的合作开发合同,共同组建中色非矿,中方占股85%。中国有色集团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家“走出去”的矿业企业。
2003年7月28日,谦比希铜矿复产,这个此前关闭了13年之久的老矿山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成为中国在境外投资建成的第一座有色金属矿山,被称为“中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以谦比希铜矿主矿体为起点,中国有色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融入非洲互联互通的重大战略决策。2011年,中国有色矿业正式设立,并于次年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首只登陆港股市场的非洲概念股。
“中国有色集团作为第一家在非洲投资的中资矿企,在中南部非洲深耕20余年,和当地建立了良好的政商关系。”张晋军说。
“矿业是赞比亚和刚果金的支柱产业,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矿业的平稳发展关系其国计民生。”张晋军表示,尽管目前国际环境双边、多边的博弈加剧,但在海外运营多年,中国有色矿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风险识别到风险管控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十分重视企业在东道国的合规经营。同时辅以投保包括政治风险的商业保险,多管齐下,尽量削弱政治风险对公司的潜在影响。
业绩猛增外伸内延是秘诀
2021年,中国有色矿业实现营收40.51亿美元,同比增长56%;实现净利润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61.8%;实现归母净利润3.5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7%。2022年一季度,中国有色矿业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3%。
作为矿业公司,铜钴资源的获取是公司的业务核心。张晋军介绍,中国有色矿业持续推进资源项目的储备和研究,同时积极开展现有项目的增储工作,加大资源挖潜力度。2021年,公司增加了铜资源量40余万吨。
铜是一种周期性较强的金属,公司历史上多次经历铜价大幅波动。为了应对价格周期变化,公司的各项生产项目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跨周期问题,以尽量减小周期波动对公司效益产生的影响。
中国有色矿业铜钴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体现在对技术研发方面的深耕。在铜业务上,公司冶炼厂除靠近资源地以取得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外,在冶炼工艺上采用了世界领先的ISA冶炼炉,使得其在火法冶炼技术上取得领先。火法冶炼技术路径会产生副产品,公司顺势协同发展该业务产品,并获得了较高的副产品毛利率,持续改善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在钴业务上,除了对钴矿的开发外,公司还大力发展钴回收业务。
同时,中国有色矿业不断加大对内部存量项目的挖潜力度,持续积极开展资源并购。
在内部存量项目上,公司正在加快对各矿体的开发研究、实验验证工作。在资源并购领域,公司持续加大在已形成集群发展优势地区的资源获取力度。对南美等尚未开发地区,以在研项目为基础,公司加强了智利、秘鲁、阿根廷等南美地区资源项目跟踪研究。
重视创新让矿山“益寿延年”
谦比希是公司走进非洲的第一座矿山,20年来,当地很多禀赋优于谦比希的矿山屡屡遭遇经营困难,甚至提前结束了寿命。而谦比希矿山,却一直焕发青春、保有活力,是何原因?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价值创造作用,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在矿山领域的运用。”张晋军表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着公司的持续发展。
以谦比希主西矿体这座老矿山为例,在2017年,公司启动了主西矿体的数字化矿山改造工作。采矿工艺的优化,实现了采矿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工艺环节的透明化和可控化;大型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实现了自动化作业和信息化管理;辅助系统的自动化建设,实现了生产的全过程安全高效;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数据功能,实现了数据融合和互联互通。
经过近3年的改造,人员生产效率大大提升,采矿直接人均生产率平均提高1.8倍,新盘区直接人均生产率提高了2.8倍,吨铜综合成本降幅达26%,改造完后第一年便收回投资且有盈余。
荣誉不是努力的目标,但侧面肯定了中国有色矿业的创新能力。
2018年,中国有色矿业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部级)优秀工程勘查一等奖”;2020年,中国有色矿业斩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