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可以再强劲、再细小吗?
时间:2022-05-10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每周华语》美国股债两巿极为波动。即使是优质的科技股回吐压力近周亦见巨大。有实质的科研成果支持,又有巨大的需求,企业价值有一定的保证。事实上,不久前,「Intel」也往以色列找寻科研合作,行内大企业各出奇谋,力保巿场。

一百多年前的量子力学,为我们打开甚多「不可能」的现象,最终是理论转化为大卖的商业产品及巿值惊人的上巿企业。晶片世界,由量子理论推动。不少晶片企业的创办人都是物理学家╱科学家。当然也有例外,但核心推动的力量主打由基础科研出发。晶片的功能日多,也日见细小!但高速运算产生高热!散热非一件易事,而晶片可以更为细小吗?而它的功能同时倍增?理论给了答案。再细小,也有限制,而太热的晶片,亦可以花上很多电力╱冷气去降温。可见谁可突破「细」的限制,那么谁人便可领先其他的竞争者了。匈牙利、奥地利、丹麦、美英苏一百多年前于量子力学已起步。

丹麦及奥地利更为伟大的量子力学科学家发行了特别纪念钞票。如果无百多年前的超乎想像力的科学家,今天不可能有晶片世界,资讯科技亦不可以大跃进。可见晶片股╱科技股与科学╱基础研究不可分割。创科?应用创科?不可混为一谈。而科研技术,由原子笔笔尖的小钢珠到引擎都不可有失:必须掌握。无真正基本的科研掌握及生产╱量产技术,谈不上走上「创科」之路。

mRNA早于30多40年前已存在,理论有,可掌握。量产又如何?今时今日,创科面向巿场,有「大」巿场,但无量产的科研╱科技之生产线配合,有大生意也成不了大事,拿不下大单子,有大单子才有资本!才可上巿集资。

晶片已不是有大量「IC」功能的基本产物。今时今日,晶片早已多样化,有极多功能。「AI」「晶片」已成为生产常态,而晶片与其他学科╱科研早已融合,因而晶片重要性日广,产品于不同巿场都有应用。

利用晶片加上「生物」概念,相信早有大量研究,应用方面,目前仍未大量采用,但晶片加生物科技的大量应用,相信只是时间的问题。不少玩具今天也有采用晶片。人与电脑下棋,也因为有晶片及软件可「学习」,而成为事实。

消费者享用了很多方便,用了不少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也不知道不是因为一百多年前「无人信」的理论,发展出晶片,才有电脑及很多科研产品,提高生产力,方便日常生活及提供全新的产品、生活世界。

几十年前,有「电邮」,再有「互联网」,又有今天的高速资讯传输!无强力的晶片功能,不可能有快速的「5G」等科技产品。

但晶片设计「无极限」吗?生产可不断以低成本地量产吗?如太阳「伯伯」不开心,发出超巨大的电磁波,我们的晶片世界可能「失效」,至少短时间「失效」,那么太多的晶片世界,亦有隐忧了!而太多太多的晶片产品:超热之下,地球「叔叔」也不「合皮」。因而必须要有新科研、新平台,否则晶片也有「用尽」的一刻。

科技创新多样化。「石磨蓝」牛仔裤也须要科研╱科技,因而全球大卖!不是口号的「创新」,而是投入╱产出的实物。

量产晶片也非一件易事。科研有成果,也须要巿场、生产线及成本合理,企业有利润才可以执行。不少产品周期不长,因而企业失去巿场、需求便有倒闭的可能。1970年前后的10年,涌现不少新科企,今天仍存在领军的不出10间。高科研、创新须要大量资本投入,集资不易呢!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