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这么猛,经济不要了?股市不管了?
时间:2022-05-1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近来,网友问的最多的问题似乎是——经济不要了吗?股市不管了吗?

这个问题也在美国受到了灵魂拷问。上周四,美联储加息50BP至0.75%-1%区间,兑现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单次加息,并宣布将自6月1日起缩减9万亿美元规模的资产负债表,每月削减475亿美元,且在3个月内上调至950亿美元。

最戏剧性的事情还是发生在股市——当天由于鲍威尔主席说并未积极考虑加息75BP,于是空头回补的交易推动标普500指数大涨近2.99%,但也就在一天后,获利了结的冲动大到刹不住车,美股迎来“黑色星期四”,一夜跌完了前一日的暴力反弹涨幅,道指盘中一度跌超1375点,纳指跌超6%。

最终,美东时间5月5日16:00(北京时间5月6日04:00),道指收跌1063.09点,报32997.97点,跌幅为3.12%;纳指收跌647.17点,报12317.69点,跌幅为4.99%;标普500指数收跌153.30点,报4146.87点,跌幅为3.56%。

问题来了,一季度美国GDP下滑1.4%,再多一个季度的负增长,就符合了“衰退”的技术性定义,美联储如此强硬为哪般?美股牵动着财富效应和消费,尽管嘴上不说,美联储始终都不能忽视股市稳定的重要性,目前更有大V喊出标普500距离见底还有700点(预计底部在3500点左右),美联储真的会坐视不理吗?

前置性加息狠敲通胀

可以肯定的是,美联储不得不在上半年无比强硬,且先激进地紧缩,才能有效控制通胀预期和通胀率。因为价格稳定是美联储的法定使命之一(mandates),如果通胀失控,央行无法向国会交代,通胀甚至开始成为拜登连任路上的一种威胁。

另一个法定使命则是就业,3.6%的失业率早已令美联储毫无压力,接近五年低点。鲍威尔这样形容就业市场的强健程度——目前职位空缺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每一个失业者有1.9个职位空缺。目前总计有1150万个职位空缺,但只有600万失业人口。就业市场从未达到过这种火热的程度。

就通胀而言,3月美国核心CPI同比增长6.5%,这是1982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上周五,美国公布了第一季度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成本,整体增幅为11.6%,预期为9.9%,而2021年四季度仅为1%,这也是20年来的最高读数之一。

为了打击高通胀,美联储开始加息50BP以压制通胀预期,预计6月、7月甚至可能9月也都会加息50BP。此外,我们会开始看到季节性因素推动通胀,尤其是夏季出行高峰,以及欧洲开始考虑禁止俄罗斯原油进口可能继续推高油价,但6、7、8月后,通胀可能会逐步下降,季节性因素会逐步消散,通胀会在年末回到6%。因此,目前是美联储最有理由强硬的窗口期。

前置性(front-loaded)加息能够更有效压制通胀,因为通胀持续的时间越长,通胀预期就会越发顽固,就更难以抑制。所以目前激进加息的目的其实在于缩短加息的周期,但对于未来的3-6个月,激进加息的路径已经确定了。

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最终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到3%的上限,这绝非坦途,这其中需要很多市场沟通,市场无疑将剧烈波动,而且前景挑战重重,比如能源短缺、乌克兰局势、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等,都对未来的前景提出挑战,这对市场交易者而言,也将是非常刺激的一段时间。

并非真实的衰退

美国一季度GDP意外下滑1.4%(预期增长1%),引发极大关注,美联储难道不管经济了吗?其实,负增长背后掩盖了很多细节,更多是由间歇性因素造成的。

目前说美国衰退为时过早。一季度GDP之所以下滑,国防支出减少8.5%是一个特别的拖累因素,令最终GDP数据下降了三分之一个百分点。但占美国经济约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支出当季表现相当不错,增长2.7%。然而,由于进口超过出口,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帮助,拖累了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也有人开玩笑称,因为美国经济太好了、消费太强了,反而导致了逆差过大、GDP下降。

“这是噪音,并不是什么信号。经济并没有陷入衰退,”Pantheon宏观经济首席经济学家LanShepherdson表示,“由于批发商和零售商寻求重建库存,净贸易受到进口激增的打击,尤其是消费品进口激增。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进口将在适当时候大幅下降,贸易逆差的收窄将推动第二或第三季度的GDP增长。”

鲍威尔显然淡化GDP报告的重要性。“欧元区的需求并不那么强劲,通胀更多是由于地缘政治风险、供给瓶颈,但美国的情况不同,通胀是由于强劲的需求和供给瓶颈同时造成的,主因也是美国的刺激政策在疫情期间最为激进,目前不仅仅食物、能源涨价,薪资也在快速攀升。”野村全球市场研究主管RobSubbaraman表示,“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验,如果不快速加息、控制通胀,薪资上涨的价格螺旋可能会导致通胀失控,同时导致公司盈利承压。”简而言之,美国紧缩是有用的,因为加息抑制的是需求,而供给冲击导致的通胀无法由货币紧缩来压制。

不过,美联储当然不会坐视不管经济,如果未来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到2020年7月的水平,可能美联储会重新考虑加息节奏。但这绝不会是现在,因为未来2-3个月可能是唯一美联储能够极端强硬的窗口期。

油价仍有上冲动能

目前,能源价格仍有上行风险,这也是理解央行鹰派态度的关键。

中银国际大宗商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