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鬼故事":IBM又掉队了
时间:2022-04-18 00:00:00来自:数数道字号:T  T

要了解计算机,绕不开IBM。

如果以电子器件来划分电脑,前三代都以IBM公司的电脑作为“代际”产品标志,如果要选一家公司代表整个现代电脑工业的发展,IBM无疑是最合适的那个。从十九世纪末的霍列瑞斯制表机公司起步,到上世纪60年代,IBM公司的市值达到了美国GDP的1/4。

作为唯一横跨大型机、PC、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四个时代,并即将步入智能时代的企业,IBM的业务从硬件、软件、咨询到服务,从云计算、数据分析、再到安全方面的企业级解决方案,100多年以来,多次巅峰,又多次落入泥潭。

尽管这个蓝色巨人的仍屹立不倒,但在当下时代变革中,云市场受挫、拆分上市、营收困难,机制老化等问题,让IBM免不了被唱衰,市值表现就是最直接的体现,现在IBM的市值,甚至不到苹果的1/20。想卸下包袱,但又跟不上新贵们的步伐,再次转身,或许我们正在经历蓝色巨人的谢幕。

蓝色巨人与计算机

IBM的诞生是个老故事了。

1914年,投资家弗林特为濒临破产的CTR,找来了失业的经理人托马斯·沃森。走马上任,老沃森用“THINK”的口号激励员工,随着业务遍布全球,1924年,公司更名为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二战期间,IBM靠军火生意发了笔大财,同时也使IBM初入计算机领域。1944年,IBM的首台电磁式计算机MarkⅠ问世,但体积庞大运算缓慢,很快便被用电子管组装的ENIAC和UNIVAC等替代,后者同样用于人口普查,使IBM面临丧失传统制表机业务的危机,即便IBM紧接着推出了SSEC,但这台全长超过36米的“巨大的科技恐龙”,并不能够储存程序。

50年代初,小沃森临危受命,为了配合半自动地面防空工程计划(SAGE),聘冯·诺依曼担任顾问,研制一种国防电子计算机IBM701,整个项目花费了近1200万美元。这被后人称为小沃森的第一次豪赌,IBM也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制表机业务,走向了全新的领域:电子管逻辑电路、磁芯存储器和磁带处理机。

当其他公司还在大型机领域竞争时,1954年,IBM中型商业电脑IBM650销售了上千台,击破了老沃森“全世界只需要5台计算机”的论断,而后推出的IBM709是当时用于科学计算的性能最优的一种电脑,也是IBM公司生产的最后一款电子管计算机。

好景不长,经历了巨型机滑铁卢的IBM发展一度停滞,小沃森抓住集成电路的契机,豪掷50亿在1964年赌IBM360,花费相当于“曼哈顿工程”的2.5倍,这在小沃森看来,也是他一生中所做的“最大、最富冒险的决策”。

IBM360标志着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创了计算机兼容时代,为当下数据库、PC、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此后,无论是阿波罗十一号还是最初的银行ATM系统,都有赖于IBM360。

1966年底,IBM年利润高达10亿美元,跃升到美国10大公司行列,在世界电脑市场占据统治地位。随着规模日益扩大,铺天盖地的反垄断诉讼与公司内部的腐败官僚体系,让IBM元气大伤。内忧外困之下,加上小型机的崛起,大型机领域的IBM转身乏力,在市场上输给了DEC公司。

七十年代初,权柄移交给了弗兰克·卡利,1975年的5100是IBM推出的第一款便携型计算机,高昂的价格被人们敬而远之;次年,乔布斯种下苹果自制了第一台电脑,乘着个人计算机革命的浪潮扬帆起航,而蓝色巨人仍站在原地观望。

直到1980年,为了让IBM也拥有“苹果电脑”,“国际象棋”(Chess)作为代号,卡利下令组建独立开发微型计算机的小组。为了在一年内开发出能迅速普及的微型电脑,IBM借助其他企业成果,如采用英特尔8088芯片作为该电脑的中枢,委托微软签署开发DOS配置各种软件,并把新机器命名为“个人电脑”,即PC机。

1981年的IBMPC,一改之前计算机的笨重外观和高昂价格,运算速度也不逊色,上市第一年就卖出了10万台,占领了当时四分之三PC市场。随着PC逐渐渗入办公室、学校、商店和家庭,此时IBM走了一步险棋:开源。

公开IBMPC上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术资料,这样一来,用户认可了PC,世界各地的电子电脑厂商也开始争相拷贝出IBMPC兼容机,例如康柏的CompaqPortable,几年之后,这些兼容机蚕食了原属于IBM的大半市场。

除此之外,IBM还遭遇了微软商业上的背刺。后者开发基于DOS系统的Windows逐渐成为PC主流操作系统,借此机会,微软与英特尔组成Wintel联盟,利用大程序和配备大内存的英特尔电脑捆绑销售,占据了PC市场90%以上的份额。此时IBM联合苹果与摩托罗拉结成PowerPC芯片联盟,但在奔腾芯片系列搭配Windows95的攻击之下,PowerPC节节败退。

1990年到1993年,IBM连续亏损额达到168亿美元,股票由1987年的43美元暴跌至10美元左右。IBM重金押注的OS/2也以失败告终,大型机大量存货积压、本应独占鳌头的IBMPC半路折戟,IBM沦为在随波逐流的落伍者,在PC市场丧失了话语权。

互联网、客户至上与智慧地球1993年,曾经最辉煌的大公司被市场划归为病入膏肓,无人接收手的时候,“食品大王”路易斯·郭士纳跨行业挂帅。

为度过危机,IBM半年之内裁员4.5万,停止大型机生产线和生产模式,调动资金新建PC电脑生产工厂。次年IBM初步转亏为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