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中美利差构成当前主要风险因素,中国经济处于二次探底过程中,全年增长压力超预期。这意味着2季度将有新一轮稳增长措施出台。预计疫情有望在5月结束对经济的扰动,中美利差倒挂后继续大幅恶化的可能性下降,2季度经济节奏先跌后涨,对应A股先跌后涨,债券先涨后跌,全球涨价过程中,商品仍有较大机会。2022年以来,得益于在商品和黄金上的增配,保守及稳健量化配置组合仍取得正收益,而同期二级债基指数下跌-4.5%,针对Q2不同风险等级组合继续小幅增加商品和黄金的配置权重,降低利率债的配置。本文对比了四种通胀交易在窗口期的交易收益和胜率情况,从历史表现来看当前推荐构建股票对冲组合或持有黄金。
超预期的疫情催生更多稳增长措施的出台,预计本轮疫情有望在5月结束对经济增长的扰动。3、4月二次探底结束后,中国经济有望出现显著的反弹。2季度中后期国内宏观场景转为复苏的可能性较高。中美利差倒挂将对人民币股债汇资产价格造成较大的调整压力。利差重新走扩可能将在下半年出现。因此,国际资本外流交易将持续对国内资本市场造成扰动。
全球仍处于通胀快速上行阶段,原油价格维持在100美元/桶附近可能性较高,通胀交易依然是2季度占有交易主线,建议继续超配商品。但随着美国实际利率的持续回升,黄金价格面临调整的压力上升。
今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意味着官方很难在经济增长目标方面松口。3月以来的高频数据显示,非疫情地区仍在加快推进稳增长工作。随着疫情结束,物流恢复叠加新一轮稳增长措施出台,经济和金融数据终将验证今年稳增长成色,市场情绪也终将修复,稳增长交易主线将被逐渐确立。
从节奏上看,2季度权益资产先跌后涨,债券资产先涨后跌。随着疫情结束和国内经济重启,2季度股债资产配置有必要再平衡。
量化配置模型跟踪:2022年一季度以来,权益资产波动率显著放大,同时在高通胀背景下股债组合的相关性显著提升,因此无论从组合分散化配置还是回撤管理角度来看,当前商品类资产的配置必要性进一步提升。2022年以来,得益于在商品和黄金上的增配,保守及稳健组合仍取得正收益,而同期二级债基指数下跌-4.5%,最新一期的配置中组合继续小幅增加商品和黄金的权重,具体配置比例详见正文。
短期交易组合设计:本文对比了四种通胀交易(做多资源品、股票对冲组合、做多黄金、做多商品期货)在历史上高通胀环境下,组合的收益和胜率情况,从统计结果来看,构建股票对冲组合(做多资源品股票同时,做空等风险敞口70%沪深300期货+30%中证500期货)或做多黄金的交易模式,均能较好的获得绝对收益,历史上通胀交易窗口期的年化收益达到8%以上。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海外货币政策正常化、俄乌局势恶化、稳增长力度不及预期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3月市场回顾:A股再次大幅下跌
3月国内市场股债双杀,万得全A指数下跌7.5%,中债净价总指数下跌0.2%,美元兑人民币贬值0.5%,但南华综合指数上涨10.5%,上期所黄金价格上涨2.2%。资产价格表现倒推的3月宏观经济场景是滞涨。尽管3月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疫情冲击下3月基本面数据“滞”的风险非常高,3月CPI和PPI同比均超预期,也确实存在“涨”的因素。在此背景下,3月市场确实只有利于商品价格上涨。
3月A股普跌,大盘、小盘、成长、价值跌幅多与少的区别,相对而言,大盘好于小盘,中证100跌幅小于中证500、1000;价值好于成长,上证50跌幅小于创业板指。
3月A股各类风格也难逃下跌,相对而言,金融风格跌幅最小,仅为1.8%。成长风格跌幅最大,达到11.2%。中概股风波以及互联网反垄断对成长风格影响较大。
3月只能在行业表现中看到个别正增长的情况。
3月表现最好的行业是煤炭,上涨10.9%,其次是房地产,上涨9.4%,还有农业和医药在3月获得绝对收益。受油价上涨的影响以及国内双碳政策的纠偏,今年煤炭行业的相对收益极为明显。3月以来郑州、哈尔滨、福州以及兰州等省会城市放松商品房限购限贷措施提振房地产行业的表现。
3月收益率曲线的中枢继续提升,但是长端利率上行幅度明显收窄。一方面,高频数据显示稳增长所受冲击低于市场预期,钢铁、水泥等价格数据仍在改善;另一方面,国内疫情过于严峻的形势使得市场普遍认为短期经济大幅调整的可能性较高。再者,外资撤离国内债券市场导致3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月上行幅度明显超过其他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各种因素,3月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9bp,3年期上行12bp,而10年期仅上行1bp。
3月资金先紧后松。3月信贷数据超预期叠加季末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利率一度加速上行,DR007也多次反超7天逆回购利率水平。但进入2季度,资金面状况明显改善。
3月商品价格加速扩张。疫情因素并未阻止商品价格的强势,南华综合指数上涨10.5%,涨幅比上月扩大6.8个百分点。本月金属指数涨幅达到13.7%,工业品指数达到11.8%,涨幅均比2月显著扩大。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3月贵金属指数涨幅收窄至1.2%。商品价格的强势一则国内部分生产因疫情受限,二则非疫情地区稳增长正有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