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重要的ESG(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问题纳入投资过程中,ESG产品的快速发展已势不可挡。
作为探索建立区域碳交易中心迈出的重要一步,港交所近日迎来首个上市的碳期货交易所买卖基金(ETF),进一步丰富ETF产品种类。
作为推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资产类别之一,碳信用产品在港交所的成功上市,也标志着香港特区碳市场以及ESG市场的整体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聚焦全球最具代表性
碳期货指数
中金碳期货ETF由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通过追踪ICEEUA碳期货指数(额外回报),投资于欧洲碳排放配额中最有代表性、最活跃的ICEEUA期货合约。
ICEEUA碳期货指数旨在衡量长仓一篮子ICEEUA期货合约的表现。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每份EUA允许持有人排放一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
这只碳期货ETF在3月23日正式上市,市场对于的认可度尚可。截至4月8日收盘,F中金碳期货-U当日上涨4.08%,收报69.84港元,总市值为7908.98万港元。
中金香港资管董事总经理林宁表示:“投资者可通过该ETF参与世界上最大、流动性最好、交投最活跃的碳市场。同时,由于碳资产与其他资产的回报相关性较低,投资于该ETF是实现多元化投资的绝佳选择。”
相关产品资料显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成立于2005年,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2021年,欧洲碳排放配额的成交额为6830亿欧元,约占全球碳排放成交额的90%。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以“限额与交易”为原则,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港交所交易所买卖产品主管罗博仁表示,碳期货ETF在香港市场的推出,不但为投资者提供崭新机遇,让他们以更便捷及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参与碳排放市场,也为香港的ETF产品生态圈增添活力。
投资者对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ESG)的关注日增,推动香港上市ESGETF资产的稳健增长。2021年,相关产品的市值增长84%至45亿港元,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则按年增长逾两倍至4090万港元。
截至2022年2月底,香港上市的交易所买卖产品(ETP,包括ETF和杠杆及反向产品)共有157只,市值达4235亿港元;2022年首两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89亿港元,较2021年全年的77亿港元上升15%。
南方东英基金经理王毅表示,资管行业对ESG的关注有增无减,相信ESG在香港ETF市场也会成为一个热门主题,相关产品将继续涌现。
发力区域碳交易中心
3月24日,港交所宣布已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碳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碳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根据合作备忘录,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区域碳市场的深化发展、创建适用于大湾区的自愿减排机制,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此外,双方还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就碳市场及碳金融开展交流,并积极研究国际碳市场的规则、标准和路径,以支援中国碳市场的国际化建设。
广州碳交所于2021年4月19日挂牌成立,是中国内地第五家期货交易所,定位于创新型、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和绿色发展。
事实上,港交所与广州碳交所的合作,还只是香港特区碳市场发展规划的一小步。
国务院批准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各项主要政策都提及了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并允许合资格的境外投资者进一步参与。
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具备国际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香港特区对于碳市场的发展有着更宏大的规划。
今年3月,由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牵头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以下简称“督导小组”)下辖的碳市场专责团队对香港碳市场发展机遇进行了初步评估,计划从四方面着手,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
目前,大湾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仅允许国际金融机构有限度参与,但由于准入门槛及交易成本较高,加上开设非居民银行帐户和汇出交易利润的手续繁复,导致国际机构的参与度有限。督导小组建议,应当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优质自愿碳市场,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国际标准的拥护者、引导全球资金进入内地的促进者,以及拥有稳定和成熟监管制度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碳交易是动员资金流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工具。在适当的监管支持下,香港与内地的紧密联系,以及在大湾区的重要角色,将使香港能把内地的碳产品和机遇与全球其他地区联系起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AshleyAlder)表示。
督导小组认为,香港市场能够通过与有关当局和利益相关者合作,按照内地政策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加强大湾区合作,同时探索联系国际投资者与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以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机会,并加强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在碳市场发展方面的合作,使香港成为内地的离岸风险管理中心。此外,香港还可以肩负起更多角色,例如编制碳交易指数及开发以碳金融为主题的ETF产品。
“香港是区内领先的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金融市场,而香港交易所在推动共同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及提倡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