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为何会长期持有可口可乐以及英特尔等大品牌的股票?其实通过他持有的这些股票不难发现:他持有的这些股票都是品类中的领导品牌(第一名),同时这些领导品牌无一不是该品类的开创者。借此得出的结论就是,股神巴菲特投资的神话是有迹可循的,可以看到他所投资的这些品牌都有许多共性,决定了他是否作出投资决策:
①该品类的发展前景;
②该品牌在品类中的市场份额;
③品类开创者及品类领导者的发展理念;
④品牌是否占据45%以上的市场份额;
⑤该品牌是否占据品类中80%以上的股值。
你会发现,估值最高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该品类的开创者及领导品牌,这两个是基本条件,因为领导品牌不仅能够获得最多的关注,同时也能引来大量外部资源的涌入。领导品牌通过这些丰富的资源能对顾客、市场、股东等占据绝对性的主导权,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进入的资源并不会太多,在后期随着资源的累积逐渐与其他品牌拉开距离,最终形成一道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跨越的鸿沟。
基于此,我们发现开创新品类能带来的价值是极高的:
①开创者往往就是品类的领导品牌;
②最优质的工作人员为领导品牌服务;
③最能干的管理者为领导品牌保驾护航;
④最顶尖的投资人为领导品牌长线投资;
⑤从开始到最后,领导品牌一直在众人的簇拥之中稳步前行。
新品类的领导品牌在长期的领先优势下稳定发展,不断壮大。在我刚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全球经济还是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全世界处于疫情的笼罩之下,完全不亚于2008年金融危机。但我始终坚信通过开创新品类的方式,终将实现企业新的繁荣,而开创新品类也早已成为21世纪商业竞争和打造品牌的首要原则。
懂得创新的管理者,无论市场经济处于上行期,还是下行期,亦或者是平稳期,面对企业的创新突破,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从来不靠运气,总在为提高成功率不断寻找创新方法、前沿理论来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
我曾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比较,如果想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成功的单位为“1”,则:当运气成分占成功因素的40%时,那么剩余的60%就是靠技术,运气与技术的比例为二比三;当运气成分占成功因素的60%时,那么剩余的40%就是靠技术。运气与技术的比例为三比二,但是谁又能长期拥有好的“运气”呢?
需要强调的是,运气和技术从来不在同一条轴线上,因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或者个人能够靠运气保持长久的成功。
以扑克牌为例,每个人拿到的牌都是无法确定的,都有一定的概率,而怎么打牌、怎么下注则有非常多的技巧。在任何情况下,每个人都有可能运气好或者运气差,输赢都有可能。掌握扑克技巧的人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牌技”,因为他们都知道,概率和运气成分都是公平的,那么扑克的运用技巧就能决定你在应对不同的竞争对手时该出哪张牌,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因此,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我们都必须清楚运气成分的占比为多少,然后去忽略它。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中,更应该如此。
在市场竞争中,大部分的领导品牌都是由小公司创造的,大公司通常由于思想包袱过于沉重,缺乏足够的耐心去培育一个新品类。他们的董事会在做投资之前,总会先问:
l需要多久的时间能够成功?
l这个新品类的市场份额到底是多少?
l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它可以带来多大的回报?
以上三个问题,虽然问的都很好,但很遗憾,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就犹如两国交战,不到最后怎么能知道最终的战局呢?既然是全新的品类,怎么会有清晰的市场份额呢?明确市场份额的只会是既有品类。而细分品类指的是通过对既有品类进行分化,创造的新的市场和需求。所以,既然是新品类,又怎么能在前期就确定其最终可以带来的价值回报呢?如果有人给你保证的言之凿凿,那么他一定是个骗子。
第三个问题尤其有趣,开创新品类一开始并不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这就如同一个小树苗,你只需要提供适当的水分它就可以活下去。至于能带来多少回报,我们通过分析世界五百强企业开创的100个新品类成功案例:新品类所带来回报比达到了1/100000,最高的达到了1/127000,你可能觉得这个数字简直不可思议,那你试想一下,苹果和可口可乐公司单个品牌一年的营业额是多少?当你知道了新品类真正蕴含的价值,又怎会畏首畏尾,问东问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