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YSG.N)于纽交所上市,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美妆上市集团之一。此时距其2016年成立,仅仅4年。
IPO前,完美日记估值一度在3年时间暴涨40多倍。作为国货美妆赛道的头部企业,逸仙电商自成立以来颇受各大VC/PE青睐,先后获得真格基金、高榕资本、弘毅投资、高瓴创投、博裕资本、老虎环球基金、CMC资本等一众一线投资机构投资。
其中,高瓴资本旗下专注于早期风险投资的VC基金——高瓴创投自2018年5月A+轮首次投资逸仙电商后,连续投资5轮,IPO前持有逸仙电商13.8%的股份,成为最大机构投资方,而这也是高瓴创投在消费领域斩获的第一个IPO。
美妆赛道的持续火热,使得资本市场信心满满,上市首日,其股价大涨75.24%,市值达122.45亿美元。
此后不到3个月,其市值再创新高,于2021年2月到达160.97亿美元,一度超过珀莱雅(603605)、上海家化(600315)和丸美(603983)等竞争对手,成为国内首个市值破千亿的美妆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兼CEO黄锦峰亦跻身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以186.5亿元财富值位列第235名。
然而之后逸仙电商股价一路下跌,截至2022年3月15日收盘,已跌至0.6美元左右,市值仅剩4.04亿美元,蒸发达95%以上。
祸不单行的是,根据美国证监会的法规,如果逸仙电商的股价连续30日保持在1美元以下,将会面临退市风险。
作为曾经的“资本收割机”,逸仙电商何以被资本抛弃?转型命题开始破局之下,其走势还能逆转吗?
01
DTC模式“种草”逆袭,却陷入营销困局
逸仙电商的崛起,可谓速度惊人。营销上的巨大成功,被认为是其超越同行的法宝。
2017年,刚刚诞生的逸仙电商还没有太多知名度,而其试图对标的欧莱雅已完成了自身的产业布局。当时的欧莱雅拥有34个品牌以及498个注册专利项目,2017年销售额达260.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819亿元),营业利润达到46.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27亿元),是当之无愧的美妆巨头。
在中国,像欧莱雅这样的大牌美妆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货美妆公司无法与之正面抗衡。但是,随着Z世代成长拉动中国美妆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以及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国货美妆公司迎来了新的机会。
逸仙电商的打法并不复杂,在招股书中,它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定义为DTC模式(DirecttoConsumer,直接面对消费者)。
在传统模式中,商品经由分销商到达门店,然后卖给消费者。国内化妆品主流的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资金充裕的大牌高端产品线,选择的通常是百货专柜;本土品牌则主要集中在商超KA(以沃尔玛、华润万家和家乐福等大型卖场为主)与CS日化专营店(以化妆品店、日化店、精品店为主)。
而在DTC模式之下,没有了分销商、经销商的存在,品牌商借助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同消费者直接交流、完成销售,并借助数字化方式不断改进产品,比如建立社群来维护消费者关系。
这一过程中,高度发展的电商平台不可或缺。
2009年,淘宝推出首个“双11购物节”,彼时仅有27个商户参与活动,却拿下了5200万元的成交额,是日常交易额的十倍,蓬勃的电商时代拉开序幕。至2016年,“双11”总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2018年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而这一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32.55万亿元,占2018年中国GDP的36.15%,至此,我国电商平台发展已相当成熟。
完美日记在2017年成立之后,也以天猫旗舰店为主要销售渠道。最初,其天猫店的销量并不理想,转折出现在2018年2月,完美日记将小红书作为重点渠道开始运营。完美日记配合自己的产品上新周期,以及618、双11大促、双12大促以及年终大促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小红书上安排了大量笔记投放。
事实上,在2017年面市之后,完美日记就开始了针对小红书的布局。截至2021年底,小红书上,完美日记官方号拥有201万粉丝,超34万条笔记,远超其他美妆品牌。
完美日记选择小红书,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作为内容平台,相对于微博微信,小红书尚处于红利期,竞争相对缓和;更为重要的是,双方的目标用户高度重合,小红书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追求品质生活的白领年轻女性”;而完美日记的用户群同样以“95后的年轻女性”为主,二者匹配度极高(表1)。
完美日记邀请了小红书上大量的KOL进行产品体验分享,并按照明星、知名KOL、头部达人、腰部达人、初级达人、素人进行分类,其自上而下的投放比例为1:1:3:46:100:150。据招股书透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逸仙电商合作了超15000名KOL,其中超过800个KOL粉丝数破百万。KOL和达人,为产品带来了曝光量;大量素人博主的加入,则使得其推广更具信服力。
在全面发力之下,完美日记的销量很快增长。2020年双11,其累计销售额突破6亿元,并蝉联天猫双11彩妆品类销售冠军,成为首个登顶天猫彩妆榜首的国货品牌。
随之而来的是收入的大幅增长。相较于2018年的6.35亿元,2019年其营收突破30亿元,增长4倍,同时,其DTC客户数约为上一年的3.3倍,由DTC客户带来的净收入总额约为上一年的4.6倍,占总营收的88.09%。
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