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过梳理多家金融科技中概股财报数据发现,去年其营收增长与用户数持续上升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财报季来临,多家金融科技中概股发布去年营收数据。
3月10日,360数科(QFIN.US)公布财报显示,去年企业营收166.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5%;净利润为57.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35%。
3月15日,信也科技(NYSE:FINV)财报指出,去年促成借款金额1374亿元,同比增长111.1%;全年营收额94.7亿元,同比增长25.2%。
3月16日,乐信(NASDAQ:LX)财报显示,去年促成借款额2138亿元,同比增长21%;营收额与利润分别为114亿元人民币与3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增长195.6%。
在多位金融科技业内人士看来,多家金融科技中概股在2021年实现业绩增长,主要受到五大因素影响,一是中国经济稳健复苏带动民众消费信贷需求回升,二是金融科技中概股积极布局小微信贷业务初见成效;三是业务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包括持续提高无担保的纯助贷业务模式占比,令信贷规模得以更快扩张;四是运营效率持续提升;五是金融科技中概股都将场景驱动型业务升级为科技零售,加快布局toB服务,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科技与运营能力加速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获取新的业务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融科技中概股营收增长,但受到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其股价表现与业绩表现日益“脱节”——3月中旬,多家金融科技中概股股价甚至触及近年最低点。
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就业绩而言,金融科技中概股估值似乎偏低,但考虑到中概股所面临的退市监管风险等因素,不少华尔街投资机构都选择低配中概股,导致他们对金融科技中概股的配置兴趣相应减弱。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乐信、陆金所等金融科技中概股纷纷启动新的股票回购计划以提振市场信心。
“目前,我们受个别金融科技中概股委托,向多家华尔街大型资管机构做推介,吸引他们重新评估金融科技中概股的投资价值。”一位美国投资者关系管理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指出。
在他看来,此前华尔街对冲基金之所以难以对金融科技中概股产生配置兴趣,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中概股退市监管风险,二是金融科技中概股自身面临的行业监管不确定性。但如今,随着中美相关部门正积极解决中概股会计监管问题,加之中国金融科技监管风险不确定性减弱,金融科技中概股的配置机会也许正悄然来临。
“但是,华尔街对冲基金要重拾金融科技中概股配置策略,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位美国投资者关系管理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坦言,首先,金融科技中概股需证明自身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其次,这个领域的股票交易活跃度需大幅提升以证明更多资金正在流入。
向更高资质客群持续倾斜
记者通过梳理多家金融科技中概股财报数据发现,去年其营收增长与用户数持续上升有着密切关系。
其中,2021年信也科技新增借款人数量每个季度都超过100万,去年第四季度为104万。截至去年末,乐信用户数1.65亿,同比增长40%;活跃用户数1420万,同比增长10%。
“这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令民众消费信贷需求增加。”一位国内大型助贷平台风控总监向记者指出。此外,很多民众增加消费信贷额,也给金融科技中概股营收增长带来新的动能。
数据显示,信也科技在去年第四季度的笔均借款金额为6114元,同比增长51.3%。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与众多金融科技中概股积极调整用户结构息息相关。近年金融科技平台纷纷加大对高信用评级用户的获取与信贷投放,带动相应的笔均借款额“水涨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令金融科技中概股的助贷业务利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比如乐信在去年第四季度的促成借款里,年化利率低于24%的部分占比近60%,原因是大量优质客户流入,正驱动助贷产品利率回落。
与此对应的是,高信用评级客户数量上升正令金融科技中概股坏账率相对平稳波动——截至去年底,乐信的90天以上逾期率为1.92%,较前一个季度几乎持平。
但是,未来金融科技中概股能否保持相对较低的坏账率,仍面临较高的挑战。具体而言,随着客户数量与授信放贷规模双双增加,近期消费信贷行业的坏账风险又有上升苗头。具体而言,去年四季度以来,部分国内助贷机构的90天以上逾期率较前一个季度回升0.2-0.4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一是去年四季度起,消费借款欺诈风险再度抬头,若助贷平台风控机制未能及时迭代升级,不法分子可以“伪装”成高信用评级用户,利用平台信贷风控审核漏洞套取大量信贷资金;二是个别行业波动令相关公司员工需另寻工作,导致他们还款时间延后,无形间抬高了平台逾期率。
“当前我们正依托科技驱动,对不同行业人员的还款风险进行精准识别与管理,确保在授信、促活与信贷审核等各个场景环节,在给借款人合理提升信贷额同时降低欺诈与逾期损失。”上述国内大型助贷平台风控总监坦言。
小微信贷从蓝海变红海?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金融科技中概股业绩增长的另一个驱动力,是他们进军小微信贷领域“初见成效”。
信也科技财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