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315晚会点名的小牛电动(NIU.US),"两轮电动车界的特斯拉"光环不再?
时间:2022-03-17 00:00:00来自:智通财经字号:T  T

3月15日,一年一度让企业闻风丧胆的“315晚会”来了。

一般来说,这个“违规惊雷”给食品行业中造成的冲击力是非常强的,比如“土炕酸菜”摇身一变“老坛酸菜”、羊肉产品中检验出瘦肉精成分、海参养殖加工中违规添加敌敌畏...这些行业乱象足以让消费者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这个品牌了。

但没想到的是,当“违规提速”这个惊雷落到电动车身上,冲击力也不容小觑,毕竟这可是关乎人生安全的大事。

在315晚会中,央视曝出“小牛电动自行车提供解码装置,使得产品得以违规提速”的问题。近些年,由于电动自行车速度过快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时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但一些电动自行车厂家会为经销商准备解码装置,让本应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的电动自行车轻易超速,而小牛电动车曝出的“违规提速”问题也是这种情况。

被点名后,小牛电动车火速回应,表示公司正在内部调查中。

虽然回应速度给力,但对于登上3.15晚会“违规榜”的小牛电动车而言,后续产生的信任危机才是至关重要的。毕竟一旦信任危机一旦爆发,公司之前建立的高大上形象就会付诸于流水,或面临股价和业绩双双回落的“蝴蝶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自2021年以来,小牛电动的股价似乎便按下了回落的开关,股价一路下行,截至目前其股价已累跌近70%。

那么,不断走下坡路的小牛电动究竟怎么了?

逐步消失的增长光环

日前,小牛电动披露了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业绩报告。

全年来看,2021年,小牛电动实现营业收入为37.0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1.6%;实现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33.7%;摊薄后每ADS净利润为2.81元,上年同期为2.14元。此外,销量方面,实现产品总销量为103.79万辆,同比增长72.5%,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销量分别达到98.8万辆和4.99万辆。

单季度来看,却暴露了其增收不增利的尴尬现状——2021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9.86亿元,同比增长46.7%;实现净利润4764.67万元,同比下降18.1%,增收不增利。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前两个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小牛电动的盈利能力似乎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就显现出了增长拐点。

据相关财务数据披露,2021年第二季度,其实现收入约9.45亿元,同比增长46.5%;净利润为9180万元,同比增长61.60%。但至第三季度,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长速度便双双下滑,实现营收12.26亿元,同比增长37.1%;实现净利润9171.24万元,同比仅增长14.6%。

事实上,结合销量表现来看,小牛电动净利润增速逐步放缓直至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形,并不是“公司销售增长放缓”的锅。

以2021年Q4为例,公司包括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滑板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销量为23.82万辆,同比增长58.3%。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2.05万辆,同比增长49.2%。国际市场销量为3.29万辆,同比增长155.8%。

按业务划分,2021年Q4公司电动踏板车中国市场营收6.83亿元,同比增长47.9%;电动踏板车国际市场营收1.89亿元,同比增长63.8%;配件、备件销售及服务营收1.14亿元,同比增长20.4%。

基于上可知,小牛电动的销量和营收实际上均是呈明显增长之势的,奈何净利润跟不上节奏。

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财报披露的内容来看,小牛电动利润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电动踏板车单车下降。据智通财经APP获悉,2021年Q4,该公司单车收入为4140元,同比下降7.3%。其中,中国市场每辆电动踏板车收入为3326元,同比下降0.9%;国际市场每辆电动踏板车收入为5749元,同比下降36%。

小牛电动单车收入下滑,可以从公司2020年推出非智能化定位的Gova系列说起。2020年5月,小牛推出的GovaG0车型,以1999元的折后售价一度成为爆款。随后Gova系列又相继推出F0和C0两款定位中低端的车型。其中,2021年7月推出的C0专为女性用户设计,售价为3399元起。至2021年,低价车型在小牛电动产品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G0与F0销量的于2021年Q1的销售占比一度达到38.2%,Q2的占比也达到30.4%。

众所周知,小牛电动是凭借高端车型产品起家的。其推出中低端的车型产品无非是为了攫取更多下沉市场份额,这无可厚非,但这种“以价换量”的方式也的确对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据相关财报数据显示,在2021年的四个季度中,小牛电动的毛利率表现波动,分别为23.8%、22.7%、19.98%和22.6%。对此,小牛电动在财报中解释称,毛利率下跌主要原因是材料成本较高和产品的结构差异所致。

可以看到,随着小牛电动为了开拓更多市场份额发力中低端车型,该公司销量和营收虽然上去了,但盈利能力的增长光环却逐步消失了。

不可忽视的发展瓶颈

俗话说,如果你看见厨房里有一只蟑螂,那里面肯定不止一只。

对于当下的小牛电动来说,亦是如此。

除了盈利增长光环逐步消失、信任危机显现之外,小牛电动近年来也遇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发展瓶颈。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成立于2014年的小牛电动,成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