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美联储若降息,美股后市将会如何?
时间:2019-06-26 00:00:00来自:腾讯证券字号:T  T

腾讯证券6月26日讯,近期,美国债券收益率大幅走低,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观察家都倾向于认为联储将会很快开始降息,那么,这对美股行情意味着什么呢?《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麦金托什(James.Mackintosh)刊文指出,根据历史经验,短期内,联储降息和收益率走低会帮助推高美股收益率,使其达到足以抵消盈利增长速度减缓影响而有余的地步,这就意味着美股将得到额外的推动力,但是长期角度着眼,投资者迟早会走到不再将降息和收益率走低看作利好消息,而是解读为衰退即将到来的警报的那一天……

早在今年1月,我就在文章当中指出过,到了6月,大家对于经济和企业利润增长所抱有的巨大希望就将开始破灭,对于低通胀的担心将会成为讨论的主题,国债收益率将跌到接近2%的水平,而投资者也将会担心起自己的股票投资组合来。

现在看来,关于股市的那条预言确实没有兑现。标普500指数年度迄今为止上涨了大约17%,全球重要市场当中,以美元计算唯一发生亏损的只有韩国。

尽管债券收益率正在传达着可怕的信息,大有债市已经准备好迎接末日风暴的感觉,但是股票投资者却不以为然,似乎是觉得问题只是限于通胀的相对低迷,衰退的危险并不存在。于是乎,低迷的债券收益率反而成了帮助支撑股票价格的因素。

股市投资者会如此心安理得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大家几乎是一致认定联储将会降息,作为对低通胀局面的应对,这一幕很可能7月就会成为现实。此后,联储很大可能还会持续降息,就像他们1995年和1998年所做的那样——那两次,联储都是一感觉到威胁就迅速采取行动,于是最后衰退都没有发生。当然,也有人会提到2016年,那一次联储就坚持没有对利率做出调整。

其实,这三段往事都值得投资者去学习和思考。

首先说说1995年。当时,联储刚刚在一年时间里将利率提升了整整一倍,在他们还没有开始降息前,投资者就已经达成了强烈的共识——加息走得太远了。真正的降息发生在当年7月,而到6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下跌了四分之一。这听起来是不是和今天颇有些相似?还不止于此,股市也是一样——1995年,虽然企业盈利预期恶化,债券收益率走低,但股价还是一路走高了,和当下的差别只在于,波动远不及今年剧烈。

深究当时的股市涨势,就可以看出股票投资者并不是坚信经济将会更加坚挺。事实是,那些与非必需消费品需求紧密挂钩的企业,比如车企的股票都落后于大盘,与本土经济联系紧密的小企业股票也是如此,显然这些股票已经被投资者判断为不够安全。直至1996年,联储开始加息时,非必需消费品、工业和其他景气周期性板块才开始获得超越大盘的表现。

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爆发,导致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溃,随后联储被迫降息。伴随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债券收益率和股票价格双双暴跌,但是当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其实华尔街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打击,而利率依然处于低水平的时候,两者又齐齐大举反弹。在这过程当中,工业和非必需消费品这两大周期色彩明显的板块都短暂跌破了20%,即进入熊市期间,而金融板块的跌幅名列第三。当然,整体而言,股市很快回到上涨通道,最终到了1999年,在联储廉价资金的推波助澜下,牛市走到了泡沫的地步。

表面上看来,2016年的局面和今天就没有那么相似了。在原油价格走低的影响下,能源和矿业股票开始崩盘。不过,在那之后,伴随通货紧缩忧虑占据了统治性地位,债券收益率也暴跌了,而股市投资者却站住了脚跟,没有陷入恐慌。

任何一个比照对象都称不上完美。今年收益率的下跌要比1995年和2016年都混乱和猛烈得多,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以及投资者对通胀可能长期低迷这一点的认知都发挥了影响。至于1998年的局面,这三点都不具备,也就使得它变得不那么切题。

相比之下,从通胀预期骤降,打压债券收益率,反而帮助了股票这一角度着眼,或许2016年才是更合适的参照物。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某种程度上与今天的贸易局势紧张有些可比性,差别只在于,前者对市场的威胁发生得更加突然,而且相应的经济周期处于更晚期的阶段。至于1995年,则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当时是处在经济周期的早期阶段,投资者最担心的不是通缩,而是通胀。

从之前的历史当中,我们能够得到的最显而易见的经验之一就是,债券收益率的走低可以推高股票的市盈率,使得后者达到足以抵消盈利增长减速的地步,同时,当收益率走低的时候,几乎总是防御性股票获得超越大盘的表现。

只不过,历史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那个微妙的节点会在什么特定时刻到来——即,投资者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将降息和收益率走低看作是好事,而真正开始担心起这两者是意味着衰退已经为时不远了。

现在,特朗普经济正夹在两股巨大的力量之间。一方面,混乱的贸易局面时刻扰乱着金融市场的心神,而另外一方面,联储可能很快就要介入,以政策干预来拯救经济了。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