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下最快上市速度的瑞幸咖啡,第五个交易日即告破发。
上周五,以17美元IPO发行价正式登陆纳斯达克的瑞幸咖啡,开盘即上涨47%报25美元以上;但截至本周三收盘,瑞幸咖啡以14.89%跌幅、收盘于14.75美元,仅五个交易日即告跌破发行价。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瑞幸咖啡亏损16.19亿元,同期收入仅为8.41亿元;而在2019年一季度,瑞幸咖啡的亏损已达5.52亿元、为2018年亏损额的34%,这表明亏损在加速。如果再加上2017年亏掉的5.64亿元,瑞幸咖啡累计亏损已经超过27亿元。
另一方面,如果将2018年4月的天使轮、7月的A轮、12月的B轮、2019年4月的B+轮以及最终的IPO均统计在内,瑞幸咖啡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融到了超过12亿美元的资金。
有足够钱可烧,大概就是瑞幸咖啡可以在短短18个月时间就成为中国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的重要原因。一年营收超过8亿、亏损超过16亿,意味着每卖一杯瑞幸咖啡就亏掉两杯的钱,而这和通常意义上“做生意”的逻辑相悖。
可以说,快速扩张、疯狂补贴、巨额亏损……这种根本抛弃掉传统“做生意”逻辑的那套打法,所依仗的就是融资强悍、账面上有足够的钱可以烧;与之对应的是,入彀其中的资本也不指望通过“做生意”的传统方式来获取回报,只要最终能够获利退出即可。
而快速获利退出的另一面,就是讲一个资本市场喜欢的故事:中国人口众多,但咖啡的渗透率不足,人均咖啡消费与国外成熟国家相比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如果随着门店的开设和不断扩张,让瑞幸开发不断向下渗透,那么未来的盈利空间是巨大的……当然在财务上,营收的高成长和亏损的缩窄这种套路都是应有之义,把公司打扮成资本市场最喜欢的模样。
在巨量逐利资本的护佑之下,类似于瑞幸咖啡这样的创业和上市,最终沦为了一场资本游戏。只要鼓还在敲、花还在传,故事还在讲,估值还在扩张,这个游戏就可以持续下去、直到公司上市,然后把这游戏道具一般的公司让散户高价接盘即可。
至于上市之后公司如何发展,那是资本根本不去考虑的。比如,如果按照最近两个季度的烧钱速度,瑞幸咖啡当前的现金流只能支撑10个月;如果不但盈利遥遥无期、亏损还在持续加速,那么这个资金日益裂开的缺口将如何补足、又由谁来去补足?
不重要。
只要资本可以最终获利退出,这个循环就玩得下去。但问题在于,被资本快速催熟瑞幸咖啡,究竟创造了什么价值?
如果通过烧钱可以创造价值并获得壁垒,比如京东把融到的大笔资金都砸在了物流体系的建设上;物流体系的建设和日渐完善,让消费者获得了更快的送货服务以及更好的体验,这样的烧钱就是有价值的。
但是,从最早团购的百团大战,到滴滴快的们的打车大战,再到共享单车之战等,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客而相互竞争给用户发钱,只要补贴一停用户访问量随即大降。这样的烧钱模式无法创造价值、沉淀壁垒,被烧掉的钱成了资本游戏的道具。
所以,类似于瑞幸这种、挟巨额资金,通过烧钱凶猛扩量铺大摊子上市套现的模式;而且故事始终完美、却始终缺钱,盈利遥遥无期的公司,没有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反而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这种事实上的“资金空转”模式,也与“实业立国”的中央政策精神相悖。快速融资、快速烧钱、快速上市、快速套现……如果大部分公司都热衷于赚快钱,希望一夜暴富,那么最终将会是一地鸡毛,残暴的欢愉终以残暴结局。
如果这些以雷锋精神补贴大众所烧掉的钱,都用于支持半导体产业、支持芯片国产化的发展,即使无法迅速盈利,也是在做对的事情,也是值得的。类似于瑞幸咖啡这种,资本组团玩游戏、浪费社会资源的应该被限制,至少不应该去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