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证券4月23日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时间回到2017年,“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Snap的IPO蜜月期在短短十周时间就转变成了投资者诉讼。Snap投资者在向洛杉矶联邦法院发起的诉讼中,指控该公司在IPO之前没有披露来自Instagram的竞争会在多大程度上冲击其2016年下半年的增长,从而让投资者蒙受损失。
在此之后,食材配送公司BlueApron同投资者的IPO蜜月期还不到七周时间,就遭到了由BragarEagel&Squire律师事务所所代表股东提起的集体诉讼,后者指控在客户保留、订单延迟、减少广告开支等方面进行了虚假报道。
在这一方面,最近的一个典型例子当属“网约车第一股”Lyft。该公司股价自3月28日上市以来大幅下挫,“仅仅”用时三周时间就让失望的股东们愤然起诉,声称自己被骗。
截止美国东部时间12:27分,Lyft股价在盘中交易微幅上涨0.36%,至58.57美元。
根据CornerstoneResearch的数据显示,类似诉讼已经成为了新上市公司的一种“成人礼”,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更是如此。不过大多数的指控都会被驳回或庭外和解,很少会进入到审判阶段。
在这类诉讼书中,最为标准的说法是“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承销商过分夸大了公司前景,导致投资者在真相曝光和股票暴跌时蒙受损失”。
在4月16日提交的两份几乎相同的投诉中,Lyft均被指控在招股书中夸大了事实,称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为39%。在这两起诉讼中,原告还指责该公司未能告诉投资者,该公司即将召回其共享单车计划中的1000多辆自行车。
截至目前,Lyft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自上市以来,Lyft股价已累计下跌19%,至58.36美元。相比之下,该股的发行价为72美元。而且,在其最大竞争对手Uber在4月11日申请首次公开发行募股后,该公司股价继续大幅下挫,因为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久将拥有押注拼车和零工经济的另一个选择。
专家们表示,虽然Lyft在上市三周后就遭遇了首起诉讼,但一些公司在IPO后遭遇过更早的诉讼。比如,当Facebook公司于2012年上市,在IPO中筹资160亿美元后,两天内股价暴跌19%。在随后不到一周内,该公司就遭到了总计损失逾25亿美元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如果有坏消息在IPO后很快传出,投资者立马就会提起诉讼,这就是现实情况。”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杰伊·凯滕(JayKesten)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