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日前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集团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0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200%,创单季新高;净收入10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净服务收入为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9.4%。
京东集团单季利润创历史新高,是基于京东持续高额投入技术研发背景下实现的。财报显示,本季度京东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达34.5亿元,同比增长9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也意味着今年前三季度京东集团用于技术研发上的费用已经达到了86.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66.5亿元的水平。
技术支出用在了哪里?据介绍,无论是无界零售的系统对接,还是零售场景的搭建、零售边界的消除等等,都必须依托于强大的技术能力。
今年8月,京东就针对零售店面运营推出了全链路的数据平台——“祖冲之”,该平台主要围绕消费受众的线上线下全链路数据,从门店动态、营销、选品、选址和舆情等五个角度帮助实体零售店进行数据化和可视化精准运营。“祖冲之”有效帮助曲美京东之家日均销售额提升53%,客户整体进店量比以往高出30%至35%,通过大数据选品引入了3000多种商品,短时间内已经有超过80%的产品产生了销售。还是在8月,京东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服务平台——“智臻链”,这一接入超过500家国内外Top品牌商、超过3.5万个SKU、12亿条溯源上链数据检验过的京东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正式全面开放。
同时,京东X无人超市、X未来餐厅也在扩展布局。今年8月,京东X无人超市首次走入东南亚,印尼PIK店正式投入运营,云集了京东多项零售前沿科技的京东X无人超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成熟的商业模式,成为零售基础设施创新的代表。11月10日,首家京东X未来餐厅在天津正式开业,从点餐、配菜、炒菜、传菜到用餐、结算,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后台贯穿餐厅运营全过程。
京东对技术的投入并非被动的应对,更是主动的布局。这与京东未来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从“零售”到“零售+零售基础设施”,京东计划打造一个覆盖零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开放平台,让供应链条上的所有商家共享价值。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此前表示,京东对于技术的投入,从长远来看将达到千亿级别,这件事一旦做成,不仅能打造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能够为社会和行业创造巨大的价值。
当前价值已然开始凸显。基于智能供应链,京东平台智能补货自动单量同比增长了136%,重点品类预测准确率达93%;其合作伙伴苏泊尔、松下、飞利浦等品牌现货率提升至99%,品牌库存周转同比优化率平均超过30%。基于京东AINeuHub平台的情感分析能力,京东智能客服能够精准地识别用户情绪,并以更具情感的态度进行回复。截至11月11日24点,已有超过1630万次的服务经由智能客服处理,其中90%的问题由智能客服独立解决,对比今年“618”,日均接待量增长72%。
在智能物流方面,京东已在全国布局了50个不同层级的无人仓,近20种自主研发仓储机器人投入使用,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仓群;京东的配送机器人覆盖城市超过20个,无人机在6个省份开展常态化运营;通过各环节的智能路径优化,京东物流一线员工效率提升10%以上,员工每天可少走40000公里路程;通过无人分拣中心的叉车调度系统,在昆山的一个仓,一名操作人员一天内处理的搬运货量超过12万单,准确率可达99.99%……种种研发成果的应用,使得整个“11·11”全球好物节大促期间,京东物流仓配一体化的服务订单超过90%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
投入必然有回报,对技术的持续大手笔投入正在创造全新的技术京东。随着京东将积累多年的技术能力输出惠及更多合作伙伴,其专注技术的价值会更加凸显。有理由相信,技术京东将成为助推我国传统零售产业升级的重要角色,其未来的增长空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