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投资管理先行者光大控股21年蜕变之路
时间:2018-08-10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香港,以亚洲金融中心为纽带,紧紧地连接着中国内地与世界。这里不仅聚集了全球顶级金融机构,也是全球资金流动最自由的区域之一。

在香港近代经济发展历史中,外资和中资激烈地角逐,不断重塑和改变着香港市场。中国改革开放后,香港也迎来一场新的蜕变——中资金融机构异军突起,在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的洗礼后,逐渐成为香港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作为光大集团的海外金融旗舰,光大控股(165.HK)于1997年伴随香港回归的脚步,诞生在维多利亚湾畔。21年来,在金融机构高度密集的香港,光大控股异军突起,历经转型、变革和发展,成为香港最耀眼的明星企业之一。

香港金融市场巨擘

提起光大控股,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光大控股成立20周年为其题词“金融巨擘享誉华洋”,这或许足以说明,光大控股在香港金融市场的地位。作为在港中资金融机构,光大控股在与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并肩时,即便是高盛、大摩等都给予其极高的尊重。

除了母公司光大集团的强大背景外,光大控股的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管理及团队,也是他们得到高度认可的重要原因。而这“三化”,可通过一串串华丽的数字窥见一斑:

截至2017年底,光大控股共管理48只基金,已完成募资规模1291亿港元,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2500亿港元。

光大控股已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投资了包括银联商务、万国数据、金风科技、中节能风电、华灿光电、华大基因、贝达药业、贝因美、分众传媒、爱奇艺、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国际机场、Wish、BEP等在内的超过300家企业。

所投资领域涉及房地产、医疗健康、新能源、基础设施、高新科技、高端制造业、金融科技、文化消费等行业,其中有超过150家企业已通过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资产转让等方式退出。

金融控股集团全能选手

光大控股是光大证券的第二大股东和光大银行的策略性股东、A股光大嘉宝股份有限公司(600622.SH)的第一大股东、港股中国飞机租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1848.HK)的第一大股东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英利国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5DM.SGX)的第二大股东。

光大控股自身也是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同时,也是2014年4月及2016年12月“沪港通”和“深港通”启动后,首批可供交易的港股通股票之一。

换句话说,光大控股不仅是一个专业跨境资产管理平台,更是一个金融控股集团,控股多地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管理着多种类型基金,包括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夹层基金、母基金、固定收益和股票基金。其参与投资行业种类之多,管理基金类型之全,在中资背景的投资公司中屈指可数。

正如光大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爽所言,光大控股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前行的探路者。用21年时间,光大控股探索出一条只属于光大控股、却不可被复制的独特发展之路。

入股光大银行光大证券

时间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光大集团入股香港上市公司明辉发展,并更名为光大明辉。1997年,光大明辉更名为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光大控股),并剥离原有的零售、酒楼业务。此后,光大控股先后收购国卫保险5%、港基银行20%、光大银行20%、光大证券49%、标准人寿(亚洲)20%、光大金融控股100%股权,立足成为一家金融控股上市公司。

至此,光大控股已持有母公司光大集团的核心金融资产。然而,这似乎是一把双刃剑。

对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的收购和持股占比,在光大控股发展早期,成为资本市场辨识光大控股的“金字招牌”,助推其各项业务发展。但由于内地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自身经营问题,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所贡献的业绩,时而也成为光大控股全年业绩表现中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具有国企背景的在港上市公司,更需要在香港资本市场动荡与内地经济政策变化之间寻找前行的道路。如光大控股成立之初,经历了红筹股泡沫破灭、亚洲金融风暴、中资企业信贷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在金融市场动荡中,光大控股也付出过昂贵的“学费”。用陈爽的话说:“光大控股在香港的发展中是交过学费的,特别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曾经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和压力。”

然而,恰是这些高昂的学费,帮助光大控股在今天获得巨额投资回报,总结得到宝贵的历史经验。

缔造光大安石

证券经纪和投资银行是香港金融机构主流业务。由于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竞争,中资金融机构在这块市场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光大控股开始业务转型,谋求私募投资买方业务的发展。

2001年,光大控股成立了光大控股创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进入股权投资领域;2004年成立规模为5000万美元的第一个私募股权基金“中国特别机会基金I”,其所投资的德信无线、金风科技、中国高速传动、阳光纸业先后成功上市。上述项目,为光大控股带来了数十倍的投资回报。

前述的投资成绩,只是光大控股卓越投资成绩的开始。如果提起最成功的投资案例,陈爽总是微笑地说“就是对光大安石的投资”。

当雷曼兄弟倒闭时,光大控股发现其旗下的“亚洲雷曼兄弟”在亚洲的业务还有非常高的含金量。如果整合得当,将是一次点石成金的投资。于是,光大控股迅速出击,花了85万美元,收购了“亚洲雷曼兄弟”中国区房地产投资管理业务和投资团队——亚雷投资,并立刻着手对这家公司投资中国的资产进行梳理;通过一系列收购、兼并、内部改造,次年,又募资1亿多美元,成立了“光大亚雷房地产基金”;此后还成功吸引到英国大型资产管理公司Ashmore(安石)加盟。此时,这个房地产基金规模已扩大至3亿美金,正式改名为“光大安石房地产基金”,从此开始,大规模投资大中华区不动产业务。

经过多年打拼,目前,光大安石在管项目35个,在管规模500亿元,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超过950亿元,已构成一个“多元化、多币种的资管平台”。2015年~2018年,光大安石连续4年被评为国内房地产基金第一名。

去年,继收购了3个购物中心后,光大安石核心商业品牌“大融城”版图继续扩张。光大安石也完成了在中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产业园布局。今年,光大安石又收购了美国知名的本土资产管理公司ArrowREHoldings,并更名为EverbrightArrow,成立“光大安石美国”,不断朝着“全球跨境不动产资产管理人”的愿景迈进。

投资飞机租赁

如果说,光大安石是危机之后的被动战略转型,入股中国飞机租赁有限公司(简称“中飞租赁”),则是洞察市场先机下的主动战略出击。

正如陈爽所说:“光大控股作为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没有一个重资产的资产端,是很难成为一个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

中飞租赁于2009年在港成立,是专业做经营性飞机租赁的公司。2011年光大控股以自有资金成功收购其48%的股权。借助在内地香港两地多年成功的运营经验和雄厚的财务实力,中飞租赁取得了飞速发展。2014年7月,中飞租赁实现香港主板上市,光大控股持有股份比例32.32%,是其最大股东。目前,中飞租赁已发展为中国最大的独立经营性飞机租赁商(按拥有飞机总数及新飞机订单计算),也是亚洲首个飞机全产业链方案供货商。

2011年,光大控股入股中飞租赁时,其资产仅33亿港元。飞机租赁行业普遍不被看好。但时间足以证明光大控股的独到眼光和中飞租赁的投资价值。光大控股入股以前,中飞租赁只有8架飞机,其中3架飞机还是通过光大融资购买的。但从光大控股完成收购至今的7年里,中飞租赁的飞机数量已超过340架,到今年年底交付给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将达145架左右。

从中飞租赁的投资过程,可清晰看到光大控股对产业投资有一套独特的投资管理模式——收购被投企业,对企业深度整合,提升企业内在发展质量,协助其上市;而后,将金融基因与被投企业的传统生产经营业务相“嫁接”。发挥金融机构投资实体产业的优势,用专业投资人特有的战略视角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投资中国新经济企业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光大控股也顺势而为,紧盯国内新经济的发展潮流,准确看到了国内消费升级以及互联网科技对传统行业的重构,将造就一批巨型创新型企业。

光大控股迅速与国内及国际顶级的投资机构战略合作,与IDG资本、分众传媒、华登国际等强强联手,迅速布局TMT、文化娱乐、消费升级、互联网金融、半导体等新产业,分别成立了光际资本、光控众盈和光控华登基金。

其中,2016年6月光大控股联手IDG资本成立的光际资本,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并购基金之一,管理资金规模近200亿元。

光际资本迅速整合了光大控股和IDG资本的产业投资和资源。在成立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投资了上海电影艺术学院、银联商务、Wish、爱奇艺、欧司朗、蔚来汽车、商汤科技等众多中国新经济领域的优秀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在光际资本基金仅成立一年半后,就实现了IPO上市。这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或许堪称“光速”的投资成绩。

争做顶级半导体投资基金

半导体产业被称为工业的明珠、信息产业的“心脏”。看准了半导体产业的巨大潜力,光大控股快速发力进入该领域投资,于2017年10月,联合全球著名的半导体投资机构华登国际共同成立光控华登全球基金。

之后半年,基金的两家被投公司Aquantia(股份代号:NYSE:AQ)及ACM(股份代号:NASDAQ:ACMR)即实现美国上市,回报可观。

此外,在今年7月18日,光大控股作为控股股东之一的光控精技有限公司(3302.HK)登陆港股,成为光大控股在半导体产业收获的第三家上市公司。目前,基金还持有多家准独角兽公司,潜在收益巨大。这种令人惊叹的速度,彰显了光大控股的又一产业投资志向:争做全球顶级半导体投资基金。

光大控股善于捕捉每个不同时期的投资机会,用集中投资的方式快速进入中国有长远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公司2012年成立的医疗健康基金,投资了包括“华大基因”、“鱼跃医疗”、“贝达药业”、“美中宜和”等一批优秀的成长型企业。

善用跨境平台优势

发展海外基金

作为光大集团国际化发展的桥头堡,海外业务一直是光大控股发展的重点。

光大控股以香港为总部经营21年,专注于跨境投资和资产管理,从2010年开始加快部署海外业务。

其海外业务主要通过六大基金进行投资,包括:全球并购基金(专注海外机械制造业)、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光控以色列基金、光控海银基金(专注美国早期高科技投资)、光控华登半导体基金和美国地产资产管理公司Arrow,以市场化手段主动整合全球资源,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并与中国市场需求相结合,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多元化基金满足

不同投资需求

不仅是产业基金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光大控股也迅速觉察到了内地投资人财富管理的需要和巨大的市场前景。

2014年,光大控股通过与中邮基金合资的“首誉光控”,发展在中国内地的财富管理业务。截至2017年底,首誉光控专户业务规模为人民币928亿元。

很多人认识光大控股,都称其为一家私募股权(PE)投资公司。但其实,光大控股还拥有一个很好的二级市场投资平台,二级市场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也超过200亿港元。在过去几年波动的市况中,其旗下“明星基金”光大中国焦点基金和光大安心债券基金获得了多个业界大奖,包括:金牛奖、金贝奖、I&MProfessionalInvestmentAward的最佳对冲基金管理人、EurekaHedge最佳亚洲长仓绝对回报基金大奖,及被BarclayHedge评选为新兴市场-亚洲对冲基金业绩冠军。

中国版黑石雏形日渐清晰

说到光大控股,这个庞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或许很难用几个词准确地描述它,因为它既专业又多元化。

其48只基金的数量与规模,在中国另类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中,均属罕见。正是这一点,让光大控股拥有对标世界上最大私募股权投资集团——黑石集团的信心与实力。

“虽然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与黑石集团仍有较大差距,但这是与中美资产管理规模的差距有关。但看未来发展,中国资产管理规模可能会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这个角度,我们追赶黑石并非没有可能。”陈爽说。

在投资风格上,黑石集团一是投资“并不时髦”的传统经济行业,二是与世界500强联手投资,三是严格地尽职调查和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管理。这些都与光大控股的投资风格十分相似。在光大控股管理资金中,地产基金规模的比重占到1/3。这也与黑石集团管理地产基金比例相似。

可以说,成功转型的光大控股,已经在血液中,流淌着与世界顶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相类似的基因。无论是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人才储备、基金类型,还是投资风格、全球化视野与格局,光大控股在亚洲金融中心香港,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版黑石”发展之路。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