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货币政策:节奏均衡、投向优化
时间:2024-04-2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4年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展示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特点。在此期间,央行广泛运用了诸如下调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LPR单边调降及PSL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旨在为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改善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在狭义流动性方面,应对春节期间资金短缺的挑战,央行通过降低准备金率50个基点以保障充足的流动性,同时,在已释放的长期资金基础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相对中性的立场,体现出在多重目标间的精妙平衡。此外,此次降准不仅释放了稳增长和稳市场的积极信号,也是对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在广义流动性方面,货币政策突出了盘活存量、节奏均衡与优化投向的策略。尽管相对于经济数据的快速修复,一季度的流动性数据显得较为平淡,但信贷总量显示出一定的韧性,且在结构上呈现出新的亮点。央行还设立了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并通过PSL支持“三大工程”,精准投放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后续的信用投放预计将继续聚焦于重大领域、制造业设备改造及消费以旧换新、“五篇大文章”等,以全面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汇率方面,第一季度总体保持稳定,货币政策在稳定汇率与促进增长之间的权衡中显示出坚定的定力,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稳定汇率的工具,确保外部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预计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降准空间仍然存在,央行提示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可能预示着经济稳步向好过程中利率发生潜在波动,债市有望恢复理性,并提醒市场注意可能的反转风险。

一、总量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并举

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再次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维护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面稳定。具体来说,1月24日,央行宣布自2月5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为市场注入约1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这次政策调整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显著增强,2月份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相对减少,月末逆回购余额也有所下降。到了3月,尽管市场在现金回流和财政存款投放的支持下保持了紧平衡,但央行并未大幅度对冲,保持了市场流动性的总体稳定。央行行长潘功胜在1月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央行将增强货币政策工具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致力于稳定市场和增强信心,为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一声明不仅显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向资本市场发送了积极的信号,从而增强了市场信心。

从银行间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第一季度的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宽裕的状态,资金利率的中心水平较上一季度有所降低。这种宽松的资金面主要由几方面因素推动:降准措施、财政存款的释放以及政府债券发行的缓慢。同时,在关键时期,央行增加了逆回购的规模,尽管如此,公开市场操作总体上仍呈现中性偏紧的态势,资金利率仍然高于政策利率。其中,中期借贷便利(MLF)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保持不变,分别为2.5%和3.45%;而5年期LPR则降低了25个基点,至3.95%,创下LPR改革以来的最大降幅。这种短期政策利率的稳定反映了央行在综合考虑汇率压力和银行息差压力后的政策定力。

2024年,信贷投放的精准化和结构性支持进一步加强。央行设立了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重点支持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三大政策性银行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在2023年12月新增了3500亿元,2024年1月又新增了1500亿元,反映了中央加强对“三大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货币政策会议还提到将增强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此外,央行还降低了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再贷款利率25个基点,这一举措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精准有效性,旨在降低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它们的经营压力。

二、实体经济融资少增

在2024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社融)同比少增1.6万亿元,总体增速降至8.7%。在此期间,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成为拖累社融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在第二季度,政府债券的发行将有望支撑社融的增长。

具体来看,人民币信贷增长动力相对疲软,尽管企业端信贷增长在结构上强于季节性表现,显示出一定的韧性,但居民借贷需求却呈现出下降趋势。特别是1~2月期间,受春节效应影响,新增人民币贷款量出现波动,并且总量低于去年同期。这一现象部分由于监管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平衡信贷投放和抑制季节性波动,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

从贷款结构来看,1月份居民贷款需求略有提升,但在2~3月再次回落,其中商品房销售低迷是主要的拖累因素。目前,居民借贷的恢复进程缓慢,待房地产市场及相关预期逐步改善后,居民端贷款状况有望好转。企业贷款在第一季度整体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尤其是在季节性调整后的表现上,但仍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弱。这主要是由于在化债背景下,部分省市的基建增量贷款减少,以及去年企业信贷基数较高的影响。

总体而言,企业端的信贷投放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信贷总量的放缓可能是信贷节奏平衡的结果,当前的企业信贷趋势正在回归至2023年之前的增速。此外,随着金融资源逐步向重点领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