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广州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七维协同"路径
时间:2024-03-2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3月26日,一场汇聚政府、产业、学术界、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服务机构及用户等七方主体的大会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举行。

这是由广东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指导,广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联合开启的“七维协同创新提质”创优行动启动仪式及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伙伴日活动,旨在推动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产业与科技的双强互动,为广州民营经济注入新质生产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主要围绕半导体及新材料领域开展。活动上,黄埔材料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和粤港澳大湾区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分别发布了在半导体及新材料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芯聚能半导体、申威新材料、米奇化工、润埔新材料、飞雪芯材、埔慧科技等6家新锐企业进行了现场路演,展示在半导体及新材料领域的相关项目进展、突出优势和发展需求。

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黄育振表示,广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未来,加强科技创新是未来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广东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经费、9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广东的民营经济仅占50%左右的GDP,却贡献了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

黄育振表示,希望科研院所、生产性服务机构与民营企业加大合作对接,加快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作为活动承办方之一,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在航空轮胎、芯片化学材料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该院副院长王杰介绍,研究院近年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搭建人才“蓄水池”,助力企业与科研人员“配对”。

作为拥有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应用市场的地区,广东正在通过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聚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2023年,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营收2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不过,目前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设计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制造环节短板明显、高校人才培养严重短缺及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广东省培育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目前,广东实现规模化量产的12英寸晶圆线仅3条,集成电路专业在校生不足5000人,人才引进难度大。

在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看来,虽然粤港澳大湾区的半导体产业还不够成熟,但发展潜力与机会无限,“广东的工业门类非常齐全,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区域的科技经济产业,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支持和培养相关企业。”

据悉,“七维协同创新提质”创优行动,未来还将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双碳”、绿色环保与新能源领域以及美妆日化领域举办专场活动。广州市工商联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该行动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共同探索“七维协同创新”的实践路径,助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通融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