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读博的时候,系里的EdwardPrescott与LeonidHurwicz教授分别以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巨大贡献在2004和2007年获奖,我因为研究兴趣广泛,跟踪经济和金融学各个分支的进展,从那以后我每年都会预测获奖名单。
预测15年,时间上精准命中仅两次
判断哪些教授够资格获奖不难,我过去预测的名单大部分都成功获奖,占了过去15年获奖名单的一半。但预测真正难的在于精准“择时”,过去15年我只对了两次。
一次是2017年RichardThaler教授凭借“行为经济金融学”获奖。2017年9月我基于在香港大学长期教授投资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课程,在喜马拉雅FM开设100节《投资必修课》,Slogan就是“情绪影响市场涨跌,行为决定投资成败”,也因此而预测Thaler教授获奖。
另外一次就是2022年DouglasDiamond与PhilipDybvig教授以对“银行危机”的开创性研究获奖。银行挤兑与金融危机也是我的重点研究领域。我在颁奖前8个小时才做出预测,命中其实是多年预测“屡败屡试”的结果。
今天我给出四组预测名单都是五年前就写下的。最后简单点评一下其他可能获奖的领域。
“行为金融与公司治理”理论
第一组名单是金融领域里的泰山北斗,AndreiShleifer和RobertVishny教授在行为金融、公司治理、法与金融、政治经济学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衡量经济学家影响力最重要的指标是引用率(https://ideas.repec.org/top/top.person.nbcites.html)。Shleifer长期排名第一,目前比排名第三的DaronAcemoglu高出63%,比排名第二的JamesHeckman(在2000年以计量经济学的贡献获奖)高出40%。施莱弗厉害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维希尼排名第十。他们的导师就是大名鼎鼎的LarrySummers,引用率排名第49位。
顺便说一句,中国经济学家里排名最高的是魏尚进教授,引用率比不少诺奖得主(例如2022年的Dimond和Dybvig,2018年的WilliamNordhaus和PaulRomer)还高,非常厉害!
在施莱弗之前,经济学家(例如MiltonFriedman和EuguneFama,分别在1976年和2013年获奖)普遍认为股票市场是最完美最有效率的,由于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只有聪明的投资者才能生存下来(不聪明的也会学着变聪明),任何偏离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都会被套利者快速和完全地纠正,不可能出现泡沫,也不会有危机。
这类经济学家(通常称为“芝加哥学派”)往往会进一步主张“监管是坏的,越少越好”。由于时代的原因,这种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学者。
但面对大量的反例,传统经济学很难做出解释,这就产生了行为金融学,Thaler,DanielKahneman(2002年获奖)和RobertShiller(2013年获奖)主张市场各种乱象来自于人的大脑缺陷和不理性,在金融市场表现得格外充分。因此,“优胜劣汰”常常被“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取代。
但这些来自于心理实验的概念说服不了重视理论建模,严密分析的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的MertonMiller(1990年获奖)就批评说,“非理性经济学可以有一千种,但理性经济学只有一种”。
直到Shleifer,Vishny及其合作者(包括Summers)发表一系列研究告诉大家,市场根本不那么完美,因为种种现实原因和制度安排,完全套利是不可能的。在“有限套利”下,价格偏离和泡沫可能长期存在,危机也会发生。也因此,设计好的监管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非常重要。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对金融市场各种“怪象”提出了全新的解释。由于理论模型分析和数据实证清晰明了,精彩异常,很快就说服了大家,行为金融学这座大厦由此建成,与传统金融学分庭抗礼。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Shleifer在2000年出版的《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在过去20多年,两位教授仍然在引领行为金融学的新进展。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细节,可以到喜马拉雅FM找到我的100节《投资必修课》深入学习。
限于篇幅,本文不展开介绍Shleifer与Vishny在“公司治理”这一领域的贡献。简单来说,在他们之前,作为传统金融学的两大主要分支,“公司金融”与“资产定价”基本上是独立发展,井水不犯河水,企业家完全看不懂”公司金融“理论,基金经理也基本上无法理解“资产定价”。
公司金融里的“公司治理”问题(即董事会与管理层的结构关系对公司市值的影响)在MichaelJensen教授的开创性研究之后进展缓慢,但Shleifer和Vishny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之后,就把“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两个关系不大的领域打通,产生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成果。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理论和洞见,企业家和基金经理都很容易听得懂。
实际上,经济学最近十来年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就是把公司金融,资产定价和宏观经济学这些彼此独立发展的领域联系到一起,对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理解远超前人,这个领域未来将诞生包括华人学者在内的多位诺奖得主。
现在,CEO、MBA、基金经理在商业院学到的管理公司和基金的知识点,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对金融和法律关系的认识,很多就来自于Shleifer和Vishny的研究发现。举个例子,如果大家相信英美法要比大陆法更能促进商业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