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如何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几位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实际工作谈了体会和建议。
——编者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谨怀“建成”还要“用好”、“面世”更要“传世”的奋斗之心,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国家版本馆事业发展全过程。
聚焦收藏主业,当好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积极履行国家版本资源的规划协调职能,面向基层、面向民间、面向海外,一体推进摸底调查和征集入藏,汇聚回流散佚在基层、流传在民间、流布在海外的中华文明典籍资料,建设国家版本数据总库,实现版本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完整呈现中华历史典籍版本的宏阔盛景。
强化保藏安全,当好中华文明的守护者。充分发挥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布局优势,科学规划版本资源分藏体系,加强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实现分级分类、相互备份;推进版本保护创新技术研发,提升各类版本保护修复科技水平,实现中华文明载体永久安全保藏。
协调研究利用,当好中华文明的阐发者。在做好版本收藏主业的同时,加强版本研究阐发,做好中华版本总目等重点工程;打造版本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出版品牌,办好学术期刊和专业期刊;加强国家版本数据中心建设,打造一站式、公益性资源服务平台。
推进文明交流,当好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发挥文明标识作用,全面收藏各类经典版本;组织办好主题版本座谈会,策划开展特色版本展览;策划推出文瀚讲堂等全民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日等文明交流互鉴活动,从版本文化的独特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委员: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也是大剧院发展的动力源泉。多年来,国家大剧院致力于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演出、艺术普及活动:推出多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节,展现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传承与时代发展;创新舞台表演方式,将古琴表演与编钟、兽首鼎等文物巧妙融合,更具时代性和包容性;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一系列观照现实、歌颂平凡英雄的精品力作。为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议:
提高政治站位,抓好成果转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
着力打造精品力作。立足高品位、高水准的艺术定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努力用现代艺术表达,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充分发挥好平台资源优势、集成优势,充分运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动优秀作品“扬帆出海”,通过“走出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世界舞台。除了“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让世界更深入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文化。
推进文化数字化,坚持科技赋能,深化线上线下“双演模式”。借助高科技手段,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推动运营模式、艺术生产、传播推广、管理服务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学习借鉴当代剧院运营和艺术发展的新经验、新成果,使剧院更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委员: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两者相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宏阔的历史纵深和更深厚的文化根基,让我们党牢牢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牢牢把握和坚持“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一方面立足基本国情,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紧贴亿万人民创造性实践,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