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怎么看当前的金融数据?货币政策会怎么走?
时间:2023-05-23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4月金融数据引起市场广泛讨论。有观点认为4月信贷增量大幅回落、社融乏力、居民信贷低迷,预示着今后1-2季度经济复苏情况将不及预期,有较大的通缩压力。我们认为当前金融运行并没有出现异常变化,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存在通缩的基础和条件。但也需要注意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居民收入预期不稳、青年就业压力较大、消费复苏动能有挑战等问题,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扩张推动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传导机制受到一定制约,今年需要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可持续和针对性的金融支持。

一、4月金融数据的季节性波动基本正常

用单月金融增量减少来推测全年情况有失偏颇。与去年同期相比,4月新增信贷与社融增量仍保持一定增量。当月新增信贷7188亿元,虽较上月少增3.17万亿元,但同比多增649亿元;社融增量1.22万亿元,较上月少增4.17万亿元,但同比多增2729亿元;信贷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增速0.9个百分点,社融增速虽略低去年0.2个百分点,但仍处10%较高增速水平。季节性因素叠加金融机构主动放缓信贷投放节奏,是4月金融数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每逢季度末月信贷考核会推动银行加快信贷投放,而季度初月考核力度偏弱,信贷投放节奏自然放缓。4月往往为一年内增量最低的月份之一,季节性少增最为明显,金融数据出现此种特征实属正常。因此4月的金融数据与3月不可比,若比的话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今年一季度的超额投放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居民与实体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4月继续大规模增加负债的动力减弱,实际信贷需求自然放缓。今年前四个月多增规模仍然较大,按全年额度计算目前已实现超额投放。1-4月新增信贷11.32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2.33万亿;社融增量15.75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2.77万亿元。按此前预测的全年新增信贷24万亿元与社融增量35万亿元计算,在“三三二二”额度分配原则下,大体估算一季度信贷与社融增长已分别超额4万亿元与5万亿元,已经占用了二季度部分信贷额度与社融增量,不利于今后信贷与社融保持持续性增长。一季度末,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强调货币政策要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合理调节信贷节奏也符合“宏观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总基调”这一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相关要求。

企业部门仍保持较好的扩张节奏。4月企业部门信贷增加6839亿元,占当月信贷增量的95%,同比多增1055亿元;其中短期信贷减少1099亿元,同比少减849亿元,这可能与一季度短期投放加快、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有较大关系,4月企业短期资金趋于饱和且资金使用尚不充分,再度进行短期贷款的动力不强。中长期信贷新增6669亿元,同比多增4017亿元。制造业、基建等的信贷投放放缓步伐较其他行业较慢,有其政策支持、政府背书与优质资产抵押的贷款优势,且加快中长期信贷投放较为符合政策导向。1-4月企业部门信贷扩张较为明显,新增9.67万亿元,同比多增约2万亿元。票据融资规模明显下降也表明当前实体经济需求在逐步回升,4月票据融资新增1280亿元,同比少增3868亿元;1-4月合计共减少了8523亿元,与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3万亿元相比,银行采用票据融资进行信贷“冲量”的必要性明显下降。企业直接融资也保持较好节奏,4月企业债券新增2843亿元,股票融资新增近1000亿元;1-4月企业直融新增1.45万亿元,虽然低于去年同期,但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企业融资情况呈现明显改善趋势,这与监管部门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加大力度支持民企债券融资、支持房企试点REITs等政策有关。此外,政府债券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券不慢的发行节奏也对社融增长贡献较大,4月同比多增636亿元,1-4月同比多增3107亿元,政府重点项目的持续落地也将积极带动国企投资热情、激发民企投资活力。

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居民信贷出现阶段性回落。4月居民部门信贷减少2411亿元,同比多减241亿元,其中短期与中长期均减少超过1000亿元。居民信贷情况与4月消费修复、乘用车零售增长、房屋销售恢复有所背离,可能受金融体系主动放缓居民信贷投放节奏、按揭贷款放款与房屋销售之间存在时间差等因素的影响,4月增量消费贷、房贷、车贷等可能部分延后到5月放款。一季度的超额信用贷投放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居民短期资金需求,4月信贷增量较为合理。同时,部分居民有提前归还房贷的可能。4月个人按揭贷款增加2034亿元,虽略低于上月,但仍高于去年同期增量;1-4月按揭贷款累计同比由负转正,至2.5%,房地产销售情况处于缓慢恢复过程中,将支撑居民中长期贷款恢复增长。

货币供应量适度下降反映了合理的政策取向。4月M2增速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至12.4%,已连续两个月放缓。有观点将M2增速放缓作为“通缩”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依据,我们认为并非如此。从历史数据和经济增长状况来看,当前M2处于较高增速水平。近10年来,我国M2平均年增长10.9%;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M2增速相应回落,2017-2019年平均增速降至8.7%;三年疫情期间为缓解资金压力、稳定经济增长,央行适度放松流动性,M2平均增速升至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