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硕良言》税务局在本周一(3日)公布2022至23年度各类报税表格的发出日期、递交限期及数据,其中在下月2日发放的个别人士报税表(薪俸税及个人入息)为240万张,较上年度减少约7万张,连续三年出现下跌,累计减少37万张,创近9年的新低。
香港除了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之外,本身并没有一个较为权威的恒常机制,监察香港每年的就业人口及人口流动的变化,因此,个别人士报税表派发数据的变动,无疑是观察香港劳动力供应波动的重要指标。
早于去年6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时,当时笔者经已向司长表达在去年派发的个别人士报税表,已较前年同期大减近三十万张,反映出香港的劳动人口出现明显流失,希望特区政府正视有关问题。及后,特区政府亦都关注有关情况,先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去年10公布上任后首份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抢企业、抢人才」的政策目标,并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其后,司长亦在今年2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推出一连串吸引境外人才及培养香港本地人才的配套措施。
对于,特区政府能够从善如流,听取社会各界对香港人才流失,劳动人口减少的担忧,积极推出一连串政策措施吸引境外人才来港,笔者十分感谢特区政府对笔者关注事项作出回应,并且,对有关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感到欣喜,其中「高才通计划」由去年12月底正式推出至今年3月经已接获1.7万宗申请,成功批出超过1万宗申请,成效尚算理想。
然而,香港正值在移居潮、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下降等因素叠加困扰下,香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横跨整个劳动市场,上至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及专业服务业(其中笔者所属的会计业则有估计指高达8千个各级职位空缺等待填补),下至各行各业的前线工作职位均有大量的空缺。单靠现时1万多个「高才通计划」来港的境外人才,根本无法满足香港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就此,笔者期望特区政府能够大刀阔斧,采取更积极、更进取的政策措施,吸引境外人才及输入外劳,补充香港劳动力的巨大缺口。首先,特区政府应要尽早完成「香港人才清单」的检讨工作,并大幅增加「人才清单」所涵盖的行业,便利人才短缺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境外人才,满足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
此外,现时除了传统的建造业及安老服务业严重欠缺人才之外,交通运输、零售、餐饮及旅游接待等行业的前线人手短缺问题亦相当沉重,无疑大大减低香港在疫后复常重新接待境外旅客的能力,削弱香港经济重回正轨的动力。因此,特区政府应全面听取各行各业对输入专才及外劳的政策建议,制定一套较为开放进取的输入人才政策。
其中自由党立法会议员邵家辉预计将于本月19日立法会会议提出的「加快输入人力,补充本港劳动力」的动议辩论,就值得政府当局参考。虽然有关动议辩论尚未展开,现阶段未有具体内容,不过,在动议的措词中提出:「推出『输入大湾区人力计划』,容许获批工作签证来港的大湾区内地城市居民即日往返本港工作地点及大湾区居住地」,本身既能够补充香港的劳动力所需,又不会对香港社会构成额外的住房压力,同时更能加强香港劳工与大湾区人民的交流合作,可算是多赢的方案。
最后,笔者期望政府当局可以充分聆听各行各业的诉求,制定更积极进取及切实可行的吸引境外人才及输入外劳政策,同时,亦要做好本地的人才培训、扩大劳动人口年龄群及本地妇女投身劳动市场的配套工作,全方位增加香港的劳动力供应,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