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保持企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增长?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DBA将依托项目资源和优势,在当下复杂而严峻的发展形势下,助力企业家们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升维视野格局、创新管理思想,完成从“实践家”向“实践型学者”的蜕变,赋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期国家在开局起步之年的创新举措和相关安排部署不可谓不丰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一点变化是:国家相关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在5%左右,相比于去年的5.5%,继续有所下调。
当全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已定,5%GDP目标定位到底算高还是低?背后有何深意与考量?中国经济的未来又将去向何方?其中透露出的信号引人深思。
5%GDP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大概率迎来修复式行情
正确认识一个事物,往往离不开参照物。而正确理解5%GDP目标定位,则有必要从预期目标值和实际增长值两个维度来进行对比参考。
从预期目标值的角度来说,近五年GDP预计目标值分别为6.5%左右、6%-6.5%、不设定、6%以上、5.5%左右,整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2023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在5%左右,显然是对这一趋势的延续,与近些年国民经济持续放缓的发展现实相符,也暗含着国家从重视经济发展增速向重视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的坚定态度。
从实际增长值来看,近五年分别为6.6%、6.1%、2.3%、8.1%、3.0%,其中近三年主要受到特殊状况的反复冲击以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困扰,GDP增速波动有所加大。事实上,去年我国国民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严峻考验,再叠加地缘政治风波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尽管距离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但3%实际增速的取得已经殊为不易。
公开数据显示,经济体量最大的美国去年实际GDP增速仅为2.1%,其他经济体量较大的日本、德国则分别只有1.1%和1.9%,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已经在全球经济之中表现出十足的发展韧性。
“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国家统计部门领导曾如此总结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而现如今国家在此基础之上将全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明显高于去年的3%,但又兼顾了国民经济由“量”向“质”转型的国情现实,预示着在后特殊时期,中国经济大概率将出现一波修复式行情,整体经济预期稳中向好,有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球经济波诡云谲,更考验战略眼光和思维格局
纵观国内,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市场,得益于去年年底开始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目前已经逐步走出“至暗时刻”,并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统计,今年2月份,全国6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00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37%。在连续20个月交易数据下降压力下首次实现逆势崛起,释放出了积极的正面信号。
而在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更是超预期宣布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在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也为正在回暖的1-2月宏观数据表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国际举措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家在积极推进多边关系、强化地区和平与安全等方面成果显著。前有中沙伊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在中国的斡旋之下,沙特和伊朗划时代地握手言和,并积极响应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有关倡议;后有中俄一致同意本着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原则推进各领域交往合作,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可见,尽管当下欧美资本市场腥风血雨,地缘政治动荡不断,但中国仍旧在巨大的外部不确定性下,努力创造着相对的确定性,成为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事实证明,越是波诡云谲的全球经济形势,越是危中有机、机不可失。然而,企业到底如何才能顺利穿越经济迷雾、避开未知礁石、抵达成功彼岸?大浪淘沙之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更加考验企业家们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升维视野格局、创新管理思想的智慧与勇气。
近些年,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家们开始选择百战归来再读书,通过以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DBA为代表的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实现从“实践家”向“实践型学者”的华丽转身,成长为未来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他们相信,悲观者也许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而教育作为投资一次、终生受益的绝佳选择,其回报率充满无限遐想空间,并势必将通过对企业家个人的全方位赋能,间接决定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高度。
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DBA项目,为中国经济发展赋能创新力量
作为国内首个全中文工商管理博士项目,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DBA项目何以赢得良好市场口碑、历久而弥新?其背后离不开复旦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两所沪港顶级学府对其长期倾注的大量心血。
经过十三载持续迭代、锐意创新,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DBA项目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高度成熟且完善的专为企业战略决策者量身定制的学程体系,荟萃沪港两校一流师资和各种优质商业资源,并与香港、上海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深刻联动。
据悉,该项目学员全部来自海内外企业决策层管理者或行业高级专业人员,其中近7成为企业董事长/总裁,平均年龄42岁,平均工作年限20年,行业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