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提气,消费更有底气(财经眼)
时间:2023-03-20 00:00:00来自:人民日报字号:T  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多措并举增强消费能力,加快释放消费潜力。财税、金融等促消费举措实施效果如何?怎样更好促进居民消费?记者进行了采访。

财政补助,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让居民消费热情高起来

“50元‘日间照料套餐’,洗澡、体检、理发都包括在内,这钱花得值!”2月12日一早,家住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兴山社区的退休教师朱金南,又约上老朋友们来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有机会就出门旅游,家里吃的、穿的都在网上买。”今年74岁的朱金南熟练地操作手机,翻看着“购物车”里收藏的心仪商品,笑称现在的生活比退休前还忙。

“每月退休金7000多元,生活无压力。”朱金南坦言,养老政策这么好,自己舍得花钱了,晚年生活更加舒心愉悦。“去年小区改造成了‘未来社区’,咖啡馆、健身馆、老人食堂很受欢迎。”

“我们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政策,鼓励参保人员多缴长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德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敏介绍,当地还建立了慈善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基金,由财政部门、慈善总会按1:1的比例出资,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当困难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医疗费用时,在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保障后,对个人负担部分进行再保障。

收入多了,负担少了,居民消费热情自然高了。“年纪大了最怕生病,原想着多存看病买药钱。现在国家政策来兜底,让咱也敢放心消费了。”家住河北省三河市鼎盛商贸街南区的退休老人石景齐说。

石景齐患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刚退休时每月光药费就得花掉500多元。“医保报销政策不断完善,报销比例也高了。现在我每月只花100多元药费,省了不少钱。”石景齐说。

更让石景齐安心的是,退休近7年,退休金每年都在涨。“今年,我每月的退休金有6300元,比去年涨了100多元,我和老伴儿两个人加起来有1万多元呢。”石景齐说,今年春节,他还带着老伴儿去商场换了部新手机,“消费有底气了,我们也想好好感受一下新科技。”

民生底线兜得更牢。天津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和居民医保住院最高支付限额,黑龙江提出将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翻一番……更多大病、慢性病和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我国医疗保障水平正逐步提高。

养老保障更为坚实。十年来,中央财政持续补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22年补助金额达6500亿元左右;中央层面已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2022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养老金水平仍持续上调,总体调整水平为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让广大参保群众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认为,提升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不仅要继续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逐步调整基本养老金,也需重视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同时,为身体条件较好且有意愿的退休人员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服务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使其能获得部分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保险兜底,惠农好政策助农增收致富,释放农村消费巨大潜力

“一年种粮补贴3万多元,这几年购买农机,补贴了近50万元。因为买了农业保险,去年干旱减产保险又赔付了8万多元……”细数着各项惠农政策,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盛康镇双堰村农民陈辉连连称赞,“虽说种地辛苦,但也赚到了钱。今年春节过后,我花了10多万元,将住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还添置了一辆新的家用车哩。”

几年前,陈辉注册成立谷城辉广旺恒农田规模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成功对接邻村,与830个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推广机械化作业;置办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机等农用机械,实行机械化种植。后来,陈辉又新建了粮食烘干塔,不仅给合作社和自家农场用,还能为邻镇的种植大户们提供粮食烘干服务。

越干越起劲。去年冬天,谷城县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全力建设南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抢抓这一机遇,今年我准备再投30多万元,拿出一部分田地搞‘稻虾共作’,秋天再补充一季油菜种植,这样每亩田还能多收入两三千元。”陈辉说,这几年因为种粮几乎没闲下来过,等今年水稻种上后,他还想带着家人出门旅游。

惠农好政策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春日暖阳下,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沙心乡沙新村村民邓海云早早就开着拖拉机忙个不停:“趁着天气好,想多翻些地,扩大种植规模,赚更多钱。”

前几年,村里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大部分贫瘠土地“摇身一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